可以联合掏钱;在城市里,就没有乡下一家亲的情况了,那么多人谁认识谁呢?在海宋开国之后,商人得势,百姓流动率连年提高,以前城里来个外地人开店,大家都议论半天;现在韶关人也到外边,外边人也来韶关,这样的情况下,想联合办学,尤其是办儒家私塾是非常难的,儒家学者自己既没有钱也没有空:都去当账房先生和办小报了。
所以在李濂文开办书院免费教导韶关子弟之后,来入学的孩子还是人挺多的。
毕竟不是人人都像李家这种家大业大的家族一样,做什么事,都是为了让孩子出人头地当官,他们既有这个动机,也有实现这个动机的实力:谁能眼睛不眨的给教会捐赠千块大洋?谁能雇佣退役兵教授孩子军事技能?谁能轻轻松松的让孩子去外地读书?
这种上层人既有情报,也有财力,他们的孩子根本就不和其他人在同一起跑线上。
来私塾的小孩家里大部分都不富裕,不可能想到参加大宋科举、不可能胆敢幻想去海外做海游士;大部分人的家长即便是在满清时期,若周围没有免费的学堂,他们也会让孩子失学。
而且他们家长也往往不是基督徒,别看他们贫穷文盲无知,但心里也看不起越来越多的基督徒,想的和李濂文一个样:欺师灭祖。——这就是所谓的不论是在满清还是在宋国的老实人那批人,我能活命能娶妻生子就行了,你们怎么搞是你们的事,我不会和你们瞎掺和,我继续过我以前的生活。
因此虽然教会学校也不收费,他们不是信徒,也不会妄图把子弟送入教会学校,甚至于不知道教会学校是干嘛的。
“安心学好皮蛋瘦肉粥的做法,学门手艺,以后就饿不到你了。”
“小子,别偷懒,学好木匠活,你以后就靠这个吃饭的懂不懂?”
“小兔崽子,怎么又在柜台上瞌睡?客人来了你也不招呼!你这个败家玩意!”
…….
这些老派满清人夹在回不去的过去和不懂也不理解的现状之间,却安之若素,以前元代宋、明代元、清代明,他们祖先都是这样闷头活着活过来的,现在在宋国,也是一样。
只是李濂文的学堂不收费,他们听说了之后,很多人也把子弟送来了。
起码能捡个便宜,认识点字,艺多不压身嘛。
当然里面也有很多奸诈之辈,因为所在行业和工作的关系,比如小商行的账房、小商人、给富人做仆役的,见多识广,他们并不想把子孙变成没有八股文科举的宋国儒生,他们不过是想让孩子识字,反正都五六岁年纪小,等学会了《三字经》、《千字文》这些识字的启蒙读物,就赶紧去那学堂出来,再学点数学、洋文,什么工商类学堂考不上呢?
一个响当当的中西贯通的小学文化的才子就出来了!
这要是自己请老师教授,不得掏钱吗?李濂文这里可是免费的!
所以很快,在韶关的民办西学学堂遇到了很多这样的家长:“老李啊,我儿子已经在李濂文那里学了不少字,所以你这里的语文课他不用上了,就上你家的洋数码算数班,你看看能便宜多少?”
气得不少小西学学堂的校长大骂李濂文扰乱教育,连他们嘴里那口馊饭都来抢了一口!
所以在《翰文书院》里,不时的有热情洋溢、自称仰慕孔孟之道的家长送儿子读书,但也不时的有曾经笑脸悄无声息的把自己识字的孩子拖走,作为一个已经比别的竞争者更强大的孩子去竞争其他西学学校,连招呼都不打的。
李濂文得知这种事越来越多之后,大骂:“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没有官做,谁人心能古?
不过李濂文虽然骂人家,他请的塾师谨慎的给金主说:李家好像通气了一般,所有人都把自己孩子领走了,都告了病假,请李老先生注意身体。
这塾师早听说李家这几房没头苍蝇一般四处找教会,把孩子往里面塞了,他一来是通报情况;二来是给李家那些欺师灭祖的混蛋儿子下绊子;
因为老三在把自己小儿子拖走的时候,发生了不快的事情:那老三小儿子年纪小相貌好又很聪明,而且还热爱学习这些东西,深得塾师欢心;
那天刚在所有孩子面前表扬了他背东西背得快,他爹就气势汹汹的推门进来了,连个招呼都不给塾师打,二话不说拉起自己儿子就走。
看是李家老三,塾师当然不敢管,但看对方举动有些莫名其妙,在想问又不敢问的犹豫之中,追着父子二人到了走廊,只听他的爱徒朝老爹挥着手里的《论语》,依依不舍的说道:“爹,您带我去哪里啊?我正在念书呢。”
没想到老三勃然变了脸色,一把抓过那论语扔旁边假山池子里去了,对儿子大叫道:“念!念!念!念这鬼东西有个屁用!又不能做官!你哥哥、侄子们都要读洋学做大官了,你读这些玩意干嘛?莫非你长大了也要去办个小报?又或者没本事只能在这里巴结老头、混吃混喝当个塾师!!!好了,跟我去教堂,在那里好好念洋书,以后去了剑桥给你爹起个洋别墅…….”
一句话气得塾师差点吐血。
“我怎么讲也是个知书达理的人,是你们老爷子聘我的!我怎么混吃混喝了?好吧,我是巴结李老爷子了,但我们都是孔孟门徒,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英雄哦,谈什么巴结不巴结的,好伤感情……..”但不管怎么想,这塾师就是气得脑仁疼。
虽然当面拆穿李濂文那些儿子投靠洋教、毒害子弟的恶心事,他不敢,他就靠着李濂文吃饭呢,否则还真得去做小报记者了,这是目前唯一一种需要舞文弄墨的风雅工作,当然报酬也很风雅——西北风的水平,能得到一份教授孔孟绝学待遇优厚的塾师工作多么的不容易啊,他实在不敢得罪李濂文,甚至于连李濂文家里看门的大黄也不敢得罪,更何况他的儿子们。
但是又实在压不下这口气,趁今天李濂文来视察,这个英雄一咬牙给他儿子们小鞋穿。
本以为李濂文看到家里所有的小孩都不在,这么明显的不对劲,老爷子肯定知道家里出事了,只要一查,就知道他儿子们背着这个大儒做的好事,到时候老爷子还不抽了老三他们的筋扒了他们的皮?
没想到李濂文一愣,转头说道:“最近风大,我府里很多孩子都得病了,你也注意一下吧,明天我让人给学堂里熏醋。”
这话气得塾师恨不得一头在墙上撞死:全城报纸都在议论李家不仅是慈善家,而且作风越来越洋派,各个儿子手里拎着银袋、怀里揣着支票每个教会乱钻,恨不得给各种牧师神甫跪下磕头求让子弟入教会学校。
——大家都知道,就你不知道?
李濂文当然无心在空荡荡的前三排教室里呆着,一个儿孙看不见,在这里装模作样干嘛,对塾师抱拳作揖,转身就走了,看着老爷子的背影,塾师在心里流着血呐喊道:“李老先生,我敬佩你坚守孔孟正道、抵抗洋教侵袭、什么沾洋的东西都不穿不碰不穿不用不看的正派,但是你确实应该看看报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