柜满脸堆笑。
“是的。有一家做陶塑的窑主,邀请您过去参观。”
“那敢情好!我们赶紧过去。”
杜诚清忙道:“阿叔,你还没吃早饭呢!”
“你叫人装好,拿到马车上。”
江清顾不上吃的,先上了马车。
众人一路奔波,来到一处山岗下。
江清抬头望去,众多陶窑灶分布在山岗周围,错落有序。几乎每一个陶窑,都在往外冒着冲天烟火。
江清闻到一股烧窑所产生的特有气味,吸了吸鼻子说道:“嗯,人间烟火的味道。”
惹得众人奇怪地看向他。
“都看做我什么?你们看,这么多窑,肯定需要很多人手。这得为多少家庭提供了就业机会,这不是人间烟火是什么?”
“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有道理!”一同前来的窑主应和道。
“不知您家的窑是哪一座?”
“看那边!”
江清顺着窑主所指的位置,看到一座犹如长龙般的窑。
“哦豁!这么长!”
“二十四丈。”
江清心算了一下,大概80米长!
“这是文灶窑,已经比较少用。你再看那边,那是南风灶窑,现在用得最多的,就是这种。”
江清看过去,见那南风窑的长度,只有文灶窑的一半长。
窑的两旁有火眼。江清眯着眼睛数了数,火眼有五排。又转看回那个文灶窑,只有两排火眼。
再仔细观察对比,又发现了南风窑火眼与火眼之间的距离,比文灶窑的更短。而且,它的窑顶,还增设了火眼!文灶窑就没有。
江清猜测,增加了火眼的数量,肯定是为了更好地烧制陶瓷器。至于怎么个更好法,他就不清楚了。只好问回那窑主。
“为了控制温度。南风窑中温度更均匀,窑顶的火眼,能增高温度。”
原来如此。又是一项技术改进,使得此地,在此后的几百年间,一直窑火不断,生产出无数或精美或粗糙的陶瓷器,畅销海内外。
“我听说,你那窑里,以烧制陶塑为主。”
“不错。”
“可有成品给我们看一下?”
“跟我过来。”
一行人,跟着窑主,来到那南风窑头的火堂。
窑主让人取来烧制好的陶塑,一一轻放地面,供洪隆祥一众人等观看。
“以前,出海的陶瓷器,多是日用陶瓷。但如今,可谓是百花齐放。艺术陶塑、建筑园林陶瓷、手工用陶瓷,都卖得不错。”
江清看着一地的陶瓷器,啧啧称奇。
这些陶塑,每一件都造型生动传神,个性鲜明,极少雷同。
“这是干什么用的?”江清指着一件拍蚊子挠痒痒造型的人物形象陶器,问那窑主。
“哦,这是瓦脊公仔,建房子用的。”
“哈哈,那这个挖耳屎造型的呢?”
“这是笔筒。”
江清无语极了。谁特么会对着一个挖耳屎的猥琐陶瓷男还看得下书?
这一日下来,江清就泡在这山岗上看窑去了。
这期间,他认识了更多的陶瓷器种类,也向窑主和烧陶制陶的工匠艺人们,请教了不少问题。
这将来的航运,要做什么陶瓷器买卖,他已经心中有数。
回到洪隆祥,江清问看店的小二,“铁器行那边,可有人过来传话?”
“并无。”
江清有点遗憾,他明日午后必须要赶回羊城。他担心杜子远出考场时见不到他,会心情不好,影响第三场考试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