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九十四章·不退关云长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彭城以北有泗水上游、中游所分支流汴河,曹军先攻豫州谯郡等地,大军尚未渡河,曹仁却已驻兵汴河之南,直逼彭城。

    然而曹军来势汹汹,气势更盛的却是徐州军!

    谁也没有想到,在这样的情况下,关羽竟还敢出兵!

    彭城校场之上,关羽一身戎装,神色虽有分颓唐落魄,然而一双眸子里的战意仍旧凛然,仍有不怒自威之色。

    “众将士,如今徐州四面楚歌,是某之错,然而百姓无辜,你们身后的父老乡亲无辜!关某北上御敌,孙先生、陈先生,还望你们能带百姓向南撤离。众将士,我等便败,也是军人本职,徐州儿郎没有不战而怯者,背负家园,戮力血战,谁与某同去?!”

    校场上,先是有片刻的寂静,继而呼声震天动地,直撼彭城。

    “背负家园,戮力血战!愿与将军共赴沙场!”

    顿时麾下人马众志成城,带着一股难言的悲壮,奔赴沙场。

    北风凄冷,汴河之下的两只兵马却还满是热血,丝毫没有寒意。

    徐州军气势逼人,关羽人在马上,军士列阵迎敌恰如他手中之刀,又是偃月大阵!关羽身在刀刃正中,牵一发而动全身,随时可以发出惊天动地的攻击。曹仁望见,却是全然不惧。

    他身经百战,当然见过这种阵仗,偃月阵以攻击为主,以气势取胜,关羽摆出这种阵仗,攻击意图极其明显,让人不得不佩服关羽的胆色与魄力。

    可偃月阵气势虽盛,但是若一攻不克,锋锐速减,很难保持连续、有摧毁性的攻击。若是遇到针对性的反攻,偃月阵很可能损失惨重。

    这种阵法,对付普通的兵阵,出乎不易,极为有效。可要想对付曹仁,效果却差了很多。

    曹仁有备而来,在他号令下,曹军简简单单的列方阵而行。

    有时候,复杂的,并不见得一定是有效的,跟随曹操征战多年,曹仁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他命盾牌兵先行,弓箭手、硬弩兵压住阵脚,骑兵远远的散开,随时准备迂回攻击徐州军的腹背。偃月阵锋锐难挡,可腹背显然是偃月的弱处所在。

    曹仁就是瞄准了大阵最薄弱之处!

    若说徐州军是一把锋锐尽显的长刀,曹军就如一块无缝可循的铁板。以钝迎锐,以厚重对轻灵,这无疑是曹仁的迎敌策略。几次撞击或许会惨烈无比,火花四射,可这把长刀若是劈不开铁板,就是件很危险的事情,更何况曹仁还准备抡起大锤子砸过去。那这把长刀不但是豁口的问题,还可能一折数段。

    寒风凛冽,曹仁不动,曹军不动,徐州军亦是如同和山岳凝结在一起。两军寒风中对峙。已很有些时候。

    曹仁不动,因为他要磨掉对手的锐气,因为他想后发制人。可最重要的一点是,他的阵法针对性极强,却少了偃月阵地灵活所在,他不能主动进攻,他虽是布置的攻击大阵。却采用了守势。

    有得有失,两军交战,他懂得如何隐藏自己的弱点,他不急,他在这附近等了月余,当然不在乎多等个一天两天,更何况,他的身后,是有曹公和郭祭酒的强力支持。而关羽身后,只有一座山。

    曹仁不语,关羽亦是沉默,他眼眸如鹰,盯着曹军的阵型,他希望能找出对手最脆弱的地方,然后毫不留情的碾碎对手!

    可他找了许久,还是叹口气。关羽并没有必胜的把握!曹仁布下这阵法,简直就是他偃月阵的克星一般,人言曹仁善守,如今地利天时皆无,想要胜这名不虚传的曹仁,怕是难了。

    攻还是撤,这是个难题!

    关羽终于动了,可他骑马而出,徐州军还是如风中山岳,纹丝不动。关羽孤孤单单一人出了大阵,离曹军两箭之地的时候,勒马不前。

    “曹将军。不知可否出来一叙。”

    两军交战。对方地主将既然敢孤身出阵,那亦是一种勇气和挑衅。曹仁并不犹豫。催动黄骠马上前,离关羽一箭之地勒马,沉声道:“关将军,不知有何赐教?”

    关羽凝望曹仁,沉声道:“曹司空不受信诺,悍然兴兵,这是大汉忠信之道?我大哥身为大汉皇叔,曹司空竟然几次三番想置我大哥于死地……曹将军身为司空帐下大将,竟然为虎作伥。看来曹司空得位果然不正,名为汉臣,实为汉贼!”

    曹仁心中微颤,神色却仍旧坦然,“关将军,世道将乱,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难道没有听过?关将军逆天行事,怕是不美,曹公久闻关将军大名,汜水关前也有温酒之义,若是关将军来投我军,地位绝不在曹仁之下!”

    关羽仰天长笑,青龙偃月刀斜指曹仁,“当真以为徐州无好汉不成?关云长若倒戈投降,如何对得起大哥知遇之恩,又如何对得起徐州三年太平!某可不是曹营之中,那无数降将!”

    “可你若是多留意听听降将的,或许徐州便不至于沦落到今日,降将未必不忠!”曹仁显然也知道徐州兵败原因,略带嘲讽道:“如今乱世,良辰择木而栖,关将军何必执着?”

    关羽心中悸动,脸上惭色一闪而过,坚定道:“纵有降将亦能忠,纵使关某有错,我自改之,但这世上,也绝没有倒戈投降的关云长!”

    “你!”朔风擘面,曹仁已冷静下来,“无论如何,今日之战,不可避免,关羽,你可有胜我的把握?”

    关羽笑道:“我没有,难道你有?”

    曹仁终于不再说话,缓缓退回阵中。

    关羽也再不多言,偃月刀缓缓举起。只是一挥,偃月大阵终于进攻,曹仁望着偃月大阵,没有半分的慌张。

    偃月阵虽是犀利,可要杀到眼前,显然还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杀气漫天,扣人心弦。可在曹仁心目中,分配部署还是游刃有余。

    地面陡然起了阵狂风,白雪激荡,偃月大阵发动伊始,异常的缓慢。从远方看,只见到阵型如山般地移动,可他们移动渐渐的加速,转瞬之间,已离曹军不过千步的距离。

    关羽这一战,已然少了冲动,只是曹仁本就更加沉稳。

    眼下二人斗智斗力,斗勇斗阵,牵一发动全身,虽离地最近,可谁都没有准备出手。当然两军对垒,最理想的情况就是击毙主将。那敌军不击自溃。兵法有云,射人射马、擒贼擒王,可二人又都清楚,绝无可能一举击毙对手。既然如此,不如全力的以阵法取胜。眼下主将不动,胜利的关键在于阵法地变幻。

    战鼓隆隆。号角苍漠,偃月阵由缓到急,推动之中,步伐齐整让地面群山为之震颤。偃月阵法度森然,快而不乱,加速中,已用排山倒海之势,迫向对手。

    三百五十一章·斗阵斗智

    曹仁暗自叹息,关羽果然不同凡响。徐州军大多也都知道必死,然而却仍旧冲杀勇猛精进,令行禁止,浑如一支铁军。

    战鼓声声,徐州军偃月弧形没有丝毫的改变,平平的推了过来,可速度加快,已由小步变成大步,大步变成疾步!

    关羽还是凝立不动,可寒风飘雪中,他身后兵士宛若惊涛骇浪。转瞬间又冲到八百步之距!

    偃月阵还在加快。这种距离,是把阵法冲击能力提升到最犀利的距离。

    关羽再次举刀。只听到嚓地一声响,偃月阵已然现出犀利之锋。徐州军亮出了隐藏地锋芒,刀出枪举,弩泛寒光,偃月阵弹出一道锐利的锋线,向曹军划来,两军不过五百步地距离。

    风云突变,杀气横弥……

    徐州军带着战意,卷着积雪,充满杀气冲了过来。

    关羽还是纹丝不动,他知道曹仁当然不会坐以待毙,这时候他完全摒弃了所有的恩怨,他只求胜,这是一个将军此刻必须全力去做的事情。

    曹军中陡然号角吹响,方阵已经由极静变为了极动,五百步的距离不算近,可也绝对不远,这些距离,也够曹仁布置出三道防线。

    三道由不同兵种构成的防线。

    方阵陡变,凸出了一个锐角,盾牌兵当先急奔而出,次序分明,关羽脸色微变。从他的角度来看,曹军由方阵变成个三角阵型,盾牌兵突出形成两道斜斜地防线,凸出个角度,却可以最大程度消减了偃月阵的正面一击。

    盾牌兵之后,却是由长枪手、刀斧手组成的第二道防线,能有效的抵抗着偃月阵的余力冲力。弓弩手早早的弓搭箭、弩上弦,极力地杀伤冲来的有生力量。

    关羽看到曹军瞬间的功夫布出了三道防御,已知道自己的第一次冲击,不能对对手造成实质性的打击。

    嗤嗤声响,空中利箭那一刻几乎遮云蔽日,在一箭之地时,两军弓弩手当先开道,力求以远程攻击打乱对手的阵型。长箭才落,两军相撞,相战,雪地瞬间就被鲜血染红。徐州军锋锐无比,可撞击在曹军的铁板上,只是划出一溜火花。

    敌势稍阻,曹仁已发动命令,散在远处的骑兵从左右两侧直插徐州军的腹背。

    骑兵得到命令地时候,化作两道旋风,迂回急冲对手的侧翼最弱之处。

    徐州军稍有骚动,以为这就是闻名天下的虎豹骑。曹仁却知道不是,但他有信心用这些骑兵来击乱徐州军的腹背。

    只要关羽的阵型一乱,那就是他反击的机会。

    曹仁指挥若定,当然就是等待着这个机会。

    曹仁手上的骑兵虽不是虎豹骑,但是比起徐州军的铁骑而言,也是丝毫不逊。

    马声隆隆,惊天动地。再加上一身黑甲,急风暴雨般的杀到,就算关羽见到,都是有些变了脸色。

    他早就防备了对手的铁骑,是以隐在两翼的骑兵一直没有出动。见到曹仁发动,毫不犹豫地让两队铁骑兜头去迎。

    他虽然听过曹操手下骑兵的威名。可知道那也不过是人,而不是神,他不认为自己训练的铁骑抗不住对手的冲击。

    骑兵短兵接战,人吼马嘶,徐州军两翼有了乱相。

    关羽虽然有信心抵抗曹军的骑兵,但是他的手下,不见得那么有信心。

    两军交战勇者胜,徐州铁骑士气不如。气势已稍弱,曹仁见状,心中微喜,号令军中击鼓。鼓声大作,两翼铁骑再次发力,已击地徐州铁骑连连后退。

    关羽双眉紧锁,却还是指挥若定。

    他明白此刻不能慌、不能乱,因为慌乱的结果就是兵败如山。曹仁前来之际,显然针对他的气势有了应对之法。几番冲突,曹仁已经消磨了徐州军的锐气。

    等到徐州军锐气尽失的时候。那就是曹军反攻之时。

    关羽传令,盾牌兵、长枪手已分出两路,瞬间冲到了两翼。曹仁暗叹,见对方阵型不乱,却已发号司令,让两翼骑兵暂离。

    曹军骑兵忽然而来,瞬间撤离,纪律严明,让关羽暗自心惊。转瞬之间,已撤到徐州军攻击范围之外,伺机而动,等待下一次交锋。

    偃月阵这时已连斩数次,却还是不能奈何曹军,蓦然刀锋处,又是调出不少兵力,已呈衰竭之像。

    曹军正面一冲,徐州军败退,形成个反弧,曹军却不迅猛追击,只是恢复方阵之状,缓缓上压。

    两军乱战,可阵型却是变化莫测,丝毫不见混乱之状。

    曹仁兵力占优却不能压制,暗自叫苦,关羽同样握紧刀柄,悄然皱眉。

    二人均是作战多年,当然明白彼此的心意。这里的徐州骑兵比起曹军铁骑虽然稍有不及,可尚能有还击之力,加上盾牌兵、长枪手补给,只要能拖住曹军骑兵,当能再次反攻,击败曹军。然而曹仁虽占片刻优势,却已知道陷阱所在,不求一举击退来敌,号令骑兵暂离。

    关羽一计不成,再生一计,让偃月阵稍现缺口,引曹军来攻。

    只要曹军杀入,他就会让两翼兵士包抄后路,弓弩手射杀来敌。可曹仁久经阵仗,一双眼睛颇为毒辣,徐州军虽退阵型不乱,显然是暗藏埋伏,他又如何会中计?是以曹仁只让曹军列方队缓步冲击,进攻来敌。

    二人斗阵斗谋,不分上下。关羽见曹军并不上当,号令下去,徐州军加速退却。再过片刻的功夫。两军已离开数箭之地。

    关羽暗自皱眉,知道已方锐气已失,就算再次冲击,不过是重蹈覆辙,当机立断,让大军撤退。

    曹仁见了,却也不敢追击。轻叹声后,良久不语。

    “令大军退回汴河之后,汇合曹公大军,再做决断!”

    曹仁遥望着关羽退去的方向,心中唏嘘不已,只要关云长还在一日,就无人敢看轻他。纵然此次偃月阵被他所阻,但他实在没有任何把握,拦得住第二次……第三次……

    何况关羽此人勇悍无双,一夫拼命,万夫莫当,曹仁不想再试第二次了。

    三百五十二章·关云长有何不敢

    汴河在彭城之西,兖州之东,无疑划出个天然的隔断地带,

    曹操人在汴河,望见徐州军列阵排开,气势惊人,竟然微微一笑。

    他征伐多年,目光敏锐,远望行进中的对手的确浩浩荡荡,想必关羽想要先声夺人。可徐州军行军之间,狂野锐气有余,齐整严明稍逊。

    本来徐州军这点瑕疵一直存在,毕竟徐州军平民出身,主力是耕地的百姓,战争经验,均是从实战获得。要说行军作战,排兵布阵,毕竟比正规大汉精兵略有不及,不过这点瑕疵一直被徐州军作战的勇猛搏命所弥补,可时至今日,两军相若,地势仿佛,若是鏖战,纪律绝对是取胜的关键。

    而这一点,高顺做的远比关羽要好,可惜却得不到重用。

    他曹操下的命令,手下绝对严格执行,若有错处,当斩不饶。

    要知道两军对垒,一点差错就可能引发环环溃败,而兵败如山,十万大军亦可一朝崩溃。关羽勇猛精进,而眼下他曹操就要和关羽拼耐心,拼意志,拼两军的血性。

    都说徐州军以一挡十,可曹操相信,血性绝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虽隔着汴河,曹军不敢怠慢,早就按部就班的布下方阵。骑兵沓沓,迅即散开,阵中埋伏,两翼策应。

    方阵有攻有守,虽少了偃月大阵的几分锐气,可却多了几分沉稳凝重。

    曹操虽急切想要获胜。可知道徐州军绝非善类,从未想过一击而溃。

    曹操策马来到汴河之畔,徐州军见到对方驰出一金色盔甲之人,日出东方,落在河西曹操的身上,拖出个长长的影子,泛着淡淡的金芒。

    虽知道这是徐州军的生死大敌,可见到曹操孤身出阵,徐州军多少也有些佩服他地勇气。

    关羽远远望见,知道这必定是曹操。

    只有曹操才有这种气魄。才有这种胆识,才有这种。虽万马千军,萧杀豪情中,还能夹杂着淡淡地落寞。

    自古英雄多寂寞,只因为众人看到他的光环,却看不到他地心思。

    纵有天下,若无知己,仍是落寞。

    关羽也曾在大哥刘备身上,见到过类似的落寞。

    不知为何,关羽不等曹操多言,已策马上前。相比曹操,他身上简单太多,只有一副用了不知多少年的铠甲,斑驳破烂,然而穿在他身上,却仍旧凛然生威。

    阳光落下,关羽亦是拖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