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三章 给竞争对手预设门槛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郭逸铭安抚了手下,这才有空拿起舒雨菲拿回来的公司本月上旬报表。

    公司现在的业务一共有三块,一是单晶硅,一是软驱、软盘,一是大卖场。三个方向,一个属于材料供应,一个属于最终产品,一个属于营销渠道,三者分属不同体系却又有所交叉。

    单晶硅原来是公司唯一财源,但在公司生产软驱之后,便开始首先满足自己需要。手中有优质硅晶元,还去外面买劣质材料,真要这样做了,他这个材料专家也可以质疑一下其含金量了。软驱生产出来,又通过公司所有的计算机大卖场卖出去。三项业务相互连接,形成一条贯穿材料、制造、渠道销售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

    这是公司第一条产业链,虽然有些薄弱,但总归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西部计算机公司生产的单晶硅品质极高,在这个时代属于优质品,刚上市就成为所有电子公司哄抢的抢手货,售价也比目前最好的硅晶元高出百分之二十,仍然供不应求。但由于受产能限制,在到达月一百四十万美元的最高销售额后,便无法再继续提升。考虑到现在主要是满足自用,这个成本就转到了软驱上,由其消化。

    软驱,现在是公司的新兴利润点。

    软驱自7月底正式对外发售起,就呈现出一种爆发式增长。第一个星期售出一万三千余台,第二个星期增长到一万六千余台,到第三周,就猛然高跳到两万一千多台。到这个月,销售额还在向上猛增,看销售数据,目前公司售出的软驱已经达到了十六万台,实现销售收入五千六百八十万美元!

    计算机大卖场开业只有十天,上旬的销售报表显示,纽约、华盛顿、旧金山三个卖场,九月份前十天共销售计算机整机及配件一亿五千零八十万美元。头三天的销售狂潮过去,目前开始逐渐进入下降期,等销售额最终稳定下来,才能确定月平均销售额。

    大卖场收入靠提成,平均下来,所有的销售提成比例大约是百分之十三。因此营业收入是一千九百万美元。

    总体而言,只统计账面数据,公司这三项业务,到目前为公司创造了七千九百四十万美元经营收入。

    这个数字看起来非常惊人。

    但算上成本,刨开诸如海运费用、美国公路运费、国内企业代工费、部分元件进口支出、组装厂工人工资、大卖场租赁房租等各种营运支出,以及被美国政府征收的进口关税、企业营业税、所得税、销售税等多种税赋,实际利润总额仅有一千六百六十七万美元。

    以此类推,年利润大概能达到两个亿。

    利润率大约是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一,相对其它行业来说,已经极其可观。

    即便强大如ibm等计算机业巨头,别看它们总收入高,但负担也很大,同时它们还是上市公司,股价的波动对公司利润也会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没有郭逸铭在材料制备、零部件制造方面的技术改进,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它们的实际利润率可能仅有百分之十,甚至百分之几。别不满足,人家dec还在亏本经营呢!

    优质的单晶硅——集成电路——软驱——计算机大卖场售出。

    同一件产品,西部计算机公司既在材料上赚了一次钱、又从材料变成产品再赚了一次,最后通过销售渠道,赚到了终端的钱。经过三次倒手,每一次都依靠他提供的超前技术,赚到了超额利润,平均拉扯下来,才有了总21%的利润。

    关键还是税收得太重了,海关税、公司税、所得税加起来,至少宰掉了百分之四十以上的毛利!别的不说,光是所得税,就收走了毛利的百分之三十五!这税收得郭逸铭心肝都在颤,他绞尽脑汁,从材料制备开始,脑细胞不知死了多少,一点点进行技术改进,就是为了多赚那么一点点。好容易辛辛苦苦赚这么一点钱,转眼就被美国国税局、州政府、地方政府挥舞着血淋淋的屠刀,眼都不眨就剁下一大坨肉,怎能不痛!

    难怪美国人都说,人生只有死亡和收税是免不了的。开公司再赚钱,哪有国家赚钱!

    可惜还是国内的产能太低了啊!

    市场还远谈不上饱和,要是有国内足够产品供应的话,这个利润数据还能再翻两三番。

    霍克看到单晶硅中火爆的利润,天天撺掇着他扩建厂房,增加流水线。经过一年多时间发展,原来国内落后的制造业,给生产线扩建带来的阻碍也得到了很大缓解。随着国家建设的精密制造工厂投入使用,单晶硅生产厂家的设备也在升级换代,尽管还做不到无限量供货,但将生产线扩张一两倍还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郭逸铭并不打算这样做。

    以他的眼光来看,他拿出来的3英寸单晶硅生产线,其实技术含量并不高,产能、成本上的优势还是不够明显。这个时代的技术能力,已经足以让后世成熟的6英寸制备工厂变为现实。毕竟现在国际上6英寸硅晶元的制备都已不再是难题,只是厂家为了如何提高良品率,降低生产成本在深入研究,才使得6英寸单晶硅制备技术暂时还达不到商业化推广价值。

    如果迟疑不行,继续在3英寸晶元厂上想把利润赚到足,等到别的单晶硅制造厂家完善了技术,大量推出6英寸硅晶元,西部计算机公司就失去了先发竞争优势。到时候大家又站在同一起跑线,想把对手远远甩开只是做梦!

    要么不建,要建就建6英寸单晶硅生产线!

    3英寸,谁爱玩谁拿走!

    他已经打算,趁着6英寸晶元生产线还没商用化,他完善的3英寸硅晶元制备技术在国际上还处于领先地位,将这项技术高价抛售出去。轧干了它身上最后一点油水,就用卖技术换来的钱,马上组建6英寸硅晶元工厂。

    就是不知道,当6英寸晶元和3英寸晶元同时面世,那些出钱购买技术的晶元制造商会不会愤怒得派出杀手……

    ……,所以,我把霍克推在前台吸引火力果然是英明啊!

    霍克,我会帮你买一件防弹衣的,万一你光荣了,我会将你的股份转给下一个接任者,汝妻子,吾养之,你就安息吧……

    郭逸铭想到有趣处,呵呵地笑了起来。

    “你笑什么?”舒雨菲听到他发出猥琐的笑声,奇怪地抬起头来问道。

    “呵呵,没什么没什么,想到了一个好玩的点子……”郭逸铭朝她随意甩甩手,兀自呵呵笑个不停。

    他怕舒雨菲追问,低下头假装看报表。脑子也慢慢转移开来,重新集中到手中的各种经营数据上来。

    软驱的销售现在已经取代了单晶硅,成为公司收入的最重要来源。可惜和单晶硅受产能限制一样,软驱生产国内的产能跟不上,否则这个数据再向上翻一番也不是问题。

    毕竟美国的计算机保有量太大了。

    包括工业单片机在内,各种以计算机冠名的数据处理设备、自动化设备,总保有量已经超过了五千万台(件)。这个数字中,诚然有些是无需配备软盘数据存储装置的工业设备,但即便将这个数字减小一半,全美的计算机总数也高达两千五百万!

    两千五百万啊!

    看看他们现在在用什么数据存储装置吧,磁带机、磁芯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有些地方甚至还在使用五十年代的卡片、纸带……,好吧,这部分有些过了,美国比国内还是先进得多,还没落后到用卡片、纸带的地步。

    相对于以上这些存储装置,软驱软盘的优势实在是太大了:轻巧节约空间、可靠、安全、操作简便、容易保存、数据查找恢复便捷。有这么多好处,想来打算改用软盘的计算机用户必然潮水一般涌来。只要看看这一个多月的销售数据,就可以直观地看到全美计算机厂商和用户对高容量便捷数据存储设备的急切渴求。

    真的要是两千五百万用户全都选配西部计算机公司出品的软驱,销售收入可以达到……

    噗!

    郭逸铭只是简单心算了一下,就一口水喷了出去。

    太恐怖了!

    单价355美元,两千五百万销售量,总价超过88亿美元!就算被收走巨额税收,也有超过20亿美元纯收入!我的妈妈也,吓死人啊!

    “老板,你到底在想什么?一会儿又是笑,又是喷水的?”舒雨菲都在旁边看他很久了,只见他坐在椅子里,面对着报表,表情千变万化,很是有趣,不由双手托着腮猜他到底在想些什么。此时见到他水喷得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