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初入三国 第四章 初临(4)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且说孙秀带领黄寻来到南苑拜访三舅贺达。“三舅可在,外甥孙秀前来拜访”。“进来吧”。黄寻随孙秀进入南苑,入目可见一排兵器架,架上有各类长柄兵器,有戈、戟、枪、矛等。只见贺达正在练枪,这枪乃是一柄镔铁枪,一看就不轻。黄寻心下了然,看来这贺达乃是以武将身份立业之人,怪不得在贺齐手底下做事,不像孙秀大舅和二舅在地方上任职,因为贺齐带的兵要让贺达统领陷阵杀敌,所以才跟贺齐住在一齐吧。贺达见孙秀带来一个年经人,布衣紧袖,一副书卷气。感觉不怎么欢喜,毕竟武将还是喜欢直性子的人,与文人打交道太麻烦。“三舅我来为你介绍,这位乃是我表兄黄寻,因家中零落,故来投我家,现住东苑厢房,同府居住,我带领其来拜见三舅,还请三舅勿怪我无礼”。“孙秀,你就是被那些腐儒教坏了脑子,你读那些书,能让你出人头地吗,你外祖,你父亲,哪个不是领兵杀敌起家,再看你父亲亡故后,你家没了部曲,就成了现在这副样子。我本来就让你外祖答应让我教你练武,可你母亲说战场凶险,你父亲就是死于其上,坚决不让你练武从军。你母亲是我妹妹,我也不好违背她的意愿。可你看看你母亲让你读书,能读出个什么,这年头有武力有兵卒有功名在身,才能保护家族长盛不衰”。“贺达劈头一顿数落孙秀,孙秀只能懦懦点头。黄寻看不下去了,这人将读书贬的一无是处,夸大了武力的作用。没错,在这三国乱世,武力的确是安身存家之本,但治事还是得用读书人。黄寻于是开口说道:“贺大人之言,黄寻不敢苟同”。“我自与我外甥说话,哪轮得到你这外人插嘴”。“三舅,黄寻被外祖亲赐了表字,并且认了表兄与我同辈,以后黄寻见之,也可呼外祖了”。“既然父亲这么说了,那我就不说你是外人。但是你也别想用你那口舌来跟我绕,我是武将,你若不服,咱俩就过过招,你能在我手底下走个十几回合,我就听听你的说法。怎样,来不来”。黄寻听完,心想道,得了,碰到个浑人,我现在可是以文立世,哪懂什么武术啊,真要上去,还不知能不能回家呢。黄寻直接闭口不言,贺达见了,说道:“两个读书的真没男子气概,算了,孙秀你们回去吧,别打扰我练武”。孙秀只得带着黄寻回到东苑。“表兄,实在抱歉,我三舅从小习武,由于我大舅,二舅都习文任职,所以外祖让三舅习武以领导家中部曲,但是却也让三舅学习经义等儒家文章,可三舅练武之后,觉得以手中长枪大可保家报国,所以对文事不放在心上。后来三舅跟随外祖讨伐山越有功,被命为威越校尉,就更不把文事放在心上了。本来想让表兄认识三舅,以后好更与贺家往来,没想到认识是认识了,但是这结果可与我的初衷事与愿违,还请表兄见谅”。

    “表弟不必自责,贺大人乃是武将,自然有武将的处事标准,不过我马上就要去鄱阳讨伐山越,到时候有了军功在身,想必贺大人对我的看法会改变的”。“对,那我就提前恭祝表兄得胜归来”。黄寻对孙秀说自己还有事情需要处理,告别孙秀,来到竹林与张奂等人汇合。“远达,如何”。“外祖已同意我鄱阳投军的计划”。“好,如此一来,为少主建军之事已迈出第一步了,远达既然要建军,就必须要人建立骨干团队。我这些年在武昌发展天师道,一方面是为了炼丹求财,还一方面是布下暗子,以便速传消息。我在武昌多有一些手下都是伶俐精干之人,过几天我将他们带到城外一处石洞,只待远达前往鄱阳,我便令他们随你前去建军”。“那便多谢张师了”。众人再议定行程,然后散去。过几日黄寻从北苑得到了推荐信。心想终于可以展翅高飞了,不必再过寄人篱下的生活。当下打点行装,遂后叫来孙秀言道:“表弟,外祖推荐信已至,我现在就欲拜别舅母前往鄱阳投军,还请表弟与我通报”。“表兄虽只与我相聚一月有余,但我却亲爱之,实不舍表兄离去”。“哈哈,表弟切莫效此小儿之态,让你三舅知晓,又不知如何数落你了”。“嗯,我这就去禀告母亲”。黄寻来至大堂,想到初来此地的忐忑,然后这段时间的谋划,终于有了这展翅高飞之时,心内一时是五谷杂陈。一会儿,贺氏来到。黄寻上前叩拜道:“这段时日蒙舅母收留,外甥实感激之,又舅母向侯爷帮我转达从军之意,我必竭力报国杀敌,不负舅父威武之名,舅母携养之恩。今将远行鄱阳从军,特来拜别舅母。还望舅母保重身体,勿要操心劳神”。“远达从军报国,你舅父得知,想必也是欣慰,你且放心自去,勿以我为念”。“好,外甥告辞”。“秀儿,替我送你表兄离府”。“诺”。黄寻与孙秀来至东苑门外,“表兄这一去,不知何日再能相聚”。“表弟,切莫忧伤,待表弟出仕,自有相见之日”。“啊,我现在才十一岁,那岂不是有八、九年”。“哈哈,表弟熟读文章,难道忘了甘罗十二拜相之事,今江东基业也是你从祖父讨逆将军年未及冠而征伐取之。所以表弟勿要以年龄为限,只要有才,何愁不能成事。你要多读书做出成就,如此才能让你三舅对你刮目相看”。“诺,我一定谨记表兄对我的教诲”。“那么,表弟告辞”。“表兄珍重”。

    黄寻来到竹林,张奂等人已经等在此处了。徐大说道:“远达可是已做好了前往鄱阳的准备”。“没错,徐大哥我们这就上路吧”。这时张奂说道:“远达且随我来,上次与你说的跟随你投军的人手已经被安排在了一处石洞之中,我们与其汇合之后,远达即可往鄱阳而去”。到达石洞,黄寻数下人数,共计四十一人,加上徐大五人,这就是跟随黄寻建军的骨干团队四十六人了。张奂对这些属下说道:“从今天起,你们就是表少爷的手下了,你们来之前,我也与你们都说清楚了,表少爷是为了给少主建立部曲军队而去鄱阳投军,所以以后你们要对表少爷以主人相称,若有违背,则想想你们的妻儿老小,何有所依。你等都知道了吗”?”我等必会听从主人之命,还请张师放心”。“好,远达,这些人既然愿意投你麾下,你也对他们说说吧”。黄寻站在一块石岩之上说道:”各位兄弟既然愿意追随我行这荆棘之途,我不管诸位是为了什么加入,但是既然来了,那便要遵守我的规矩,规矩只有一条,那便是我说干什么,你们就干什么,决不允许自己行动,只要大家都遵守这条规矩,那我便没有其他话说,以后与大家好酒好肉的日子可以想见。我黄寻把话说在这里,不出三年,我必让大家都过上好酒好肉的日子,你们可以记住这句话,若是三年之后没有达到,你们可自行离去,我还给你们每人百贯的

    遣散费。好了,我也不多说了”。张奂说道:”既然如此,那么我就告辞了,武昌的炼丹房没我掌管可出不了好丹”。”张师请便,毕竟建军的经费还要仰仗您的支持”。”哈哈,还没开始干事,就开始打起我的主意了,你放心,大家都是为少主办事,为恩主、你之舅父效忠,不会少了你的”。“张师珍重”。“告辞”。

    于是黄寻与张奂告别,张奂自回武昌,徐大引路,黄寻跟随,一行人往鄱阳而去,一路无话。这天黄寻见前方有人喧闹之声,遂问道:“前方还有多少里到郡城”。“远达,前方约再走百三十里即可到达郡城”,徐大说道。黄寻拿着贺齐的推荐信来到鄱阳,希望能乘这次山越造反的机会,闯出一个名声。鄱阳太守周舫现在正在集结部队讨伐山越,黄寻就是想借这个机会,进入军中,崭露头角。关键是这个周鲂马上就要进行在历史上大书特书的断发赚曹休的有名之战,黄寻若想在这个时代快速出头,就必须立下大功劳,而接下来的这场大战,正是黄寻的机会。尤其是在东吴混,你没有一个世家大族身份支持,真是举步维艰。虽然黄寻跟贺齐攀上了关系,但也只是让别人知道贺家有你这么个亲戚,你不拿出才干和功劳是不可能得到吴国世族的正眼相看的。这次黄寻带着起家的人马四十六人,其中徐大,赵达等五人乃是跟随孙泰参加夷陵之战的老兵了,知道孙泰采用的现代列队,拉力跑、丘陵伪装等训练方法。

    到了郡城,守城官见黄寻一众气势雄昂,不似一般人家,遂拦下道:“你们众人是何身份,竟然敢聚众扰乱,还不与我俯首,待我一一检验”。黄寻越众而出抱拳说道:“在下皖城黄寻,乃故奋武中朗将孙泰之外甥,今有山阴侯之荐举,前来周鲂大人麾下效命,还请大人通报”。守城官见之,说道:“你可有何凭证”。“今有书信一封,乃是侯爷写给太守大人的,还请转达”。守城官遂命人将信传往太守府。过一会,太守府传话,命黄寻进见。黄寻遂正衣冠,昂然迈入太守府。

    进入太守府正厅,见其上端坐一人,三缕长髯,文质彬彬,但其眼中的精光,却让黄寻知道这人实有才能,不可小觑。黄寻上前叩拜道:“草民黄寻见过太守大人”,等了一会儿,才听到周鲂说道:“起来吧”,黄寻起身。“我已看过侯爷之信。不过我却以为汝乃是逞口舌之力,却无实务之能。侯爷信中说道,宴饮之时,众宾客皆华服就身,而汝独以布衣见之,侯爷责难与汝,而汝发华服之辩,侯爷异之,遂赐名于汝。但今汝入太守府见我,盛服见之,未见我面,先行叩拜。一副小人嘴脸,我观你言行不一,实乃是沽名钓誉之辈。我恐要谢绝侯爷之意。汝从何处来,就从何处去”。黄寻闻听此言,心中慌乱,未想到一见之下,就要被扫地出门。急忙开动大脑,过须臾,心中已有计较。黄寻正衣冠,拱手说道:“太守大人此言差矣,不知大人可读战国策?其中有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之与徐公孰美,三问之,而其妻,其妾,客人皆回君美甚。而忌亲与徐公比之,而知己不如徐公美。后忌以己之自美为过,劝谏齐王。而齐王纳之,遂王齐霸业。而太守大人以我盛服面见,而于我往日言论不符,认为我乃言行不一之人,岂不是如邹忌窥镜而自视,自认为以己身之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