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初入三国 第三十九章 九真(1)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这日吕隆又请黄寻去府上一叙,黄寻知道应该是吕岱准备再次出兵征伐士规的时候到了。遂去吕隆府邸看看这次出兵是怎么个应对法。到达吕隆府邸之后,吕隆跟黄寻说道:“如今父亲亲自领军再伐交趾,而留我坐镇番禺,我向父亲举荐远达你率领别部进讨九真郡,以达到双管齐下之效。父亲已经同意。所以我调派给你三千军并你本部三千人前去扫讨九真郡,这次可是你独立指挥作战的机会,希望远达你再建奇勋,这样父亲也必会向朝廷为你奏功,你升职之事指日可待”。黄寻回道:“多谢将军大人提携之恩,我必平定九真,不负将军推举之情”。“远达你我共事已久,不必再说这些见外的话。父亲三日之后就将出征,到时你跟随父亲先去交趾,而后带领你部转进九真即可”。黄寻与吕隆告别后,回到军营召集诸人前来商议战备之事。众人齐聚之后,李开首先说道:“此次讨伐九真,正是收纳降卒的机会啊,主公你向步大人提亲之后,作了立大功的承诺,这一仗当可以兑现与步大人之约定,有利于拉近主公与步大人之感情”。李开说完之后,徐大却说道:“收纳降卒当然要办,不过这是次要之事,如今这是远达第一次在交州独立指挥作战讨伐一郡之地。以前虽然与士规数次交战,但都是在吕隆将军麾下奉令行事,而今远达有此机会独立扫讨一郡,我等必须做好万全之准备,必要让远达在这一仗中打出名声,这样不止是交州知道远达的军略才器,更要让朝廷上下都知道远达的良将之姿。所以事事应该以胜利为重,若为了招纳降卒而大意,则胜负之机必将背离。需知战场之上容不得你一心二用。以胜利为重,以纳降为次,如此才是万全之策也”。李开见徐大实际上是间接的批评自己招纳降卒的话是主次不分,也不便再多言。黄寻见李开和徐大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遂望向一直沉默的吾彦说道:“士则你有何想法,我想听听”。吾彦说道:“主将,我倒有一想法,请主将静听。朝廷不是将原九真太守桓治派到番禺,为的就是处理桓氏家族之事,如今桓家家主桓冲坐镇龙编,和士规一起防守交趾。那九真郡桓家之军队势必分离兵力支持桓冲。那我们正可以带桓治入九真,若能帮助桓治夺回家主之位,那九真大半可速定也。剩下的就是解决支持桓冲的部属和趁机作乱的夷人部落,这样我们的征战损耗可大大降低。我之所言,请主将慎思”。黄寻见吾彦提出拿桓治做文章,也是觉得欣慰,因为黄寻早就有这个想法了,只是想看看自己麾下有没有人能跟自己想到一块儿去。因为黄寻早就觉得随着自己慢慢扩充自己的军队,自己人才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显,在自己手下,徐大是能在一些细节处作出应对,但大局观不足。李开虽有机敏但是却无长思,只能让他出使或者担任些需要随机应变的差事。徐四有急智,能于危急时想出应变之法。但都无法胜任一个大局观的领导之位。而只有吾彦,统军持重,料事能着眼于大局之上,是最好的指挥人选。黄寻日后若是做到将军之位,那吾彦就是最好的分部统领和自己不在军队时的暂代人选。黄寻想到这里,对吾彦说道:“士则之言,我看大可行之。我明日就去向吕将军讨要桓治,与我军一道前去九真”。第二日,黄寻来到吕隆府邸向吕隆述说了桓治的作用。吕隆说道:“朝廷之所以将桓治派遣回交趾就是想用桓治达到分化九真桓家之效,如今远达你既然也想到了此人之作用,我便下令让桓治随你一起出征”。吕隆居然可以不请示吕岱而直接下令调派一个朝廷原太守官位的人,这让黄寻知道吕隆现在在吕岱心里已经是甚有份量了。吕隆命手下将桓治请来,桓治来到之后,吕隆即对桓治说道:“桓治,如今你桓家造反,据乱三郡。陛下念你在朝不知此情,所以释你回交州解决你家族叛乱之事。如今我父要亲征交趾,你弟桓冲不知天威,竟然据龙编抗衡王师。我现在命你随建忠校尉黄寻一起率军前往九真,务必使你族人幡然醒悟,弃桓冲逆贼而投朝廷王师,你可能做到”?桓冲被吕隆的气势惊住,当即跪下回道:“罪臣家族受逆贼桓冲蒙蔽,竟敢抗衡朝廷,我必会让家族知晓朝廷天威之利害,让族人皆弃逆贼而归朝廷,请将军放心”。“好,你有此心,足见你桓家并不是凶逆之辈,只是被桓冲所控制,只要你族人能灭掉桓冲逆贼,我相信你桓家必能得到陛下宽宥。这位就是建忠校尉黄寻,你这次去往九真,一切听其命令行事,以洗刷你桓家附逆之名”。“是,我必会遵黄大人之命,配合黄大人平定九真”。“好,现在我将你二人之事都说清楚了,你们自去吧”。黄寻见吕隆下了逐客令,自然拜辞而出。

    二人出了吕隆府邸,黄寻向桓治拱手施礼道:“桓大人,此次讨伐九真之事,还要多仰仗你了,请受我一礼”。桓治被吕隆呵斥之后,当然心中不爽,不过见黄寻是个知礼的人,自己也是放下心来。怕就怕黄寻是个大老粗,见到吕隆对自己如此不客气,也有样学样,对自己呼来喝去的,那桓治就真忍不了了。好歹当年自己也是九真太守,一郡父母,居然现在被一个校尉骑在头上,那桓治肯定是不能忍的。还好见黄寻一副知礼的样子,料自己应该是能得到应有的礼遇的。桓治想到这里,忙对黄寻回礼道:“黄校尉客气了,你我勠力同心为朝廷铲除叛贼,此乃应有之事,何必拘礼。我自会配合黄校尉,说动我族人弃暗投明,必要除掉桓冲这逆贼。此人虽是我弟,但利欲熏心,竟然造反攻杀朝廷命官,我怎能让这逆贼覆我全族,必除之以报朝廷之恩,保家族之完全”。黄寻听到桓治的这番言语,当然应和道:“桓大人有此决心,何愁九真不平。今日桓大人还请下去准备好一应事物,明日我等就跟随刺史大人出征”。“既然如此,我便先告辞了”。“桓大人请”。桓治走后,黄寻回到军营告知诸人已成功调派桓治一事,让诸人都做好军备之事。次日清晨,吕岱率领两万大军再次出征讨伐交趾,相比第一次讨伐士徽之时,这兵力略有不足,但是如今据守龙编的也不过是士徽余党,所以这军力是足够的,黄寻也率领六千军跟随吕岱一起前往交趾。途中吕岱自然对黄寻进行过考较,吕岱想看看自己儿子反复跟自己提及的这个才能之士到底有什么本事让吕隆如此推举。吕岱问道:“黄校尉,平越将军荐举你别领一军进讨九真,不知你欲以何战法剿灭九真逆贼”?黄寻听到吕岱询问自己,知道这是考较自己来了,当下集中精力说道:“我已请原九真太守桓治大人与我一起进入九真,想用桓治大人的威名让桓家弃暗投明,如此一来则九真大半皆定矣,剩下的就是各个击破不服朝廷之命的夷人部落和桓冲的党徒了”。“好,此策可有效灭敌,而又保持我军的兵士不因战事而损耗过大。不过我还是为你再加一个保障”。黄寻听到吕岱这样说,知道吕岱要下命令了。遂说道:“请刺史大人下令,末将必遵令而行”。吕岱说道:“现九真太守戴良驻军与合浦,一直想雪耻还郡,据我所闻,戴良在合浦征纳士卒,备武振军,已有三千军,现在你可与戴良合军,如此讨伐军人数达到九千,谅九真偏荒之地,桓家的私军又被桓冲分出大部据守龙编,如何与讨伐军抗衡,这样九真必可平定。九真若能速下,则桓冲成无援之军,我旦夕可灭也。黄校尉你现在便率军前往合浦与戴良合军,而我则率领大军直入交趾,攻打龙编。你可明白了”。黄寻听到吕岱的命令,心中大呼糟糕,本来吕隆所说是让自己独领一军讨伐九真的,但吕隆是吕隆,不能左右吕岱的想法。吕岱还是觉得以黄寻的身份不能独领一军,让黄寻率军前往合浦与戴良合军,戴良是九真太守,恢复九真乃是他的本职,黄寻一去,指挥权就被戴良拿走,黄寻又变成给别人打工了。黄寻在吕隆手下打工许久,好不容易熬到能独立指挥作战,没想到吕岱还是看不上自己,让自己去寻戴良,这样自己又只能听戴良的命令行事了,毕竟官职压制啊。但是

    吕岱既然都这样说了,自己在其手下当差,还得听领导的话才行。黄寻当下接令,然后率领自己的六千军转道前往合浦,吕岱则带军直捣龙编。黄寻离开吕岱部队较远后,直接命令大军停下宿营,徐大说道:“远达今日天色尚早,还可行军,为何现在就扎营休息”。黄寻道:“当然是有事情商量,徐大哥你去召集诸人来我大帐开会”。徐大自然听命而去。众人到达黄寻的军帐之后,黄寻就把吕岱的最新任命告知诸人,诸人这才知道原来不是直接前往九真,而是要去合浦会合戴良。黄寻把合军之后自己必要把指挥权交出去的担忧告诉诸人,诸人这才知道黄寻为何天还未黑就命扎营了,这事的确让人闹心,本来说好了让黄寻独领一军,这中间又空降了个首领,这叫人怎能不怒?黄寻让诸人说说该如何处理,这指挥权究竟能不能保住。李开首先说道:“主公,刺史大人只是让主公前去与戴良合军,但是却并未任命谁为主,谁为辅。主公有六千大军,而戴良只有三千人,主公完全可以兵力优势让戴良听话,谅戴良也不敢违逆主公”。李开所言就是说黄寻完全可以不用忌讳官职大小,而单以实力说话,让戴良知难而退。但是徐大却直接说道:“此举不妥,需知我军现在是受了刺史大人之命,前去与戴良合军,那依朝廷之制度,戴良就应该总领全军指挥讨伐九真之战,毕竟其是九真太守之身份,恢复所领乃是戴良之职,我等若以势凌人,那戴良完全可以在吕刺史面前参远达不敬上官,不守朝廷法度之罪,到时吕刺史必会剥夺远达领军之权,是大为不利。所以我以为不如就把指挥权交给戴良,我等就犹如在吕隆将军麾下作战之时一样,该怎么打就怎么打就行了”。黄寻听到徐大所说,心中是大为不爽,好不容易自己能独立指挥作战,怎么可以把这机会拱手让出呢?所以黄寻听到徐大的话语之后,眉头紧皱。徐四察言观色看到了黄寻的神态后,知道自己大哥之言顶撞了黄寻,但是徐大自以为是元老,跟黄寻亲如兄弟,所以也不会在意黄寻的神态。徐四觉得自己有必要出来缓和一下场中气氛,遂说道:“主将,诸位大可不必为此事忧心,我等现在所谈皆是在不了解戴良为人的情况下作最坏的打算。万一戴良并没有夺指挥权之心,只是有治民之才,毫不懂军事,那我等是白白操心此事。到时候戴良自然会把军事权利全部交给主将,那主将与戴良之间有何矛盾焉?我搜集过戴良的情报,此人当上九真太守后,以安抚夷人为主,后来吕暴、濮阳逸袭杀甘醴,酿成黄乱为主报仇,起兵攻打龙编之祸,士规趁机作乱,与桓冲一起攻击戴良。观戴良之战略,是退走九真,进入合浦,毫不抵抗。因此行动可以看出戴良并无军事能力,到时我等可见机行事”。李开却反驳道:“无军事能力,难道就可以说明没有掌权之心吗?我在村中之时,邻人有二子,都为争夺家产而互相算计。更何况是一军之指挥权,需知我等在吕隆将军麾下时,吕隆将军视主公为谋主,事事听主公之策,如此才灭掉了罗厉。但是如果我们不争这指挥权,万一戴良不懂军事,胡乱指挥,让我军去以寡击众,那我军从是不从”?李开表示要争这指挥权,徐大表示遵守朝廷法度将指挥权直接让给戴良,徐四表示戴良可能并无军事能力,可以和平相处,黄寻直接继续指挥军队,相机行事。此三人之意见,黄寻心中直接否决掉了徐大的意见,太憋屈。但是李开和徐四的意见,黄寻还在考虑之中。黄寻遍观帐中诸人,发现吾彦和郭正以及赵达还未发表意见,郭正为典军,主要职责是负责军营军纪之事,同时打理后勤,所以正面搏杀机会很小,可谓是默默地为黄寻付出。黄寻这时想听听这位自鄱阳从军就跟随自己的元老的意见,于是直接点名让郭正答话。郭正在军议之时,甚少出言。因为军议大部分是讨论的战术战法战略,郭正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军纪和后勤,所以其出场几率甚微。但是这次讨论的却是争权问题,黄寻让郭正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