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章:交换比之论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可以去的,东虏大可以进攻任何一个防备空虚的郡县,劫掠补给以战养战,而我明军,只能跟在东虏后面吃灰。”

    “然则如之奈何?”杨嗣昌此问倒真不是考校,而是真的不知道,他虽然以之兵闻名,但其实长于战略布局短于临阵指挥。

    “兵部发出预警的早,料想各部勤王之师能够及时抵达京畿直隶,各部包括宣大边军、三边边军、中原剿匪军和辽东关宁军,总兵力合计起来总有十万人,如果再加上中原投降的流寇军队,总兵力将达到十五万,兵力庞杂良莠不济,最可虑者各军都少马,机动性远不及东虏。在京畿直隶平原地带,我明军如聚集于一处,东虏大可远远绕开分道劫掠,而我军坐看其攻城略地烧杀劫掠,而自身粮道难以保证,粮草难以供给;如我军分兵把守各处,则易为东虏各个击破,须知东虏最擅长围点打援。”

    杨嗣昌听了频频点头,这都是老成谋国之言。

    刘重元继续分析道:“为今之计,上之上策当是命令蓟辽吴总督紧急动员兵力修筑工事加强战备,严阵以待抵御东虏于长城燕山一线,宣大卢总督则率军昼夜兼程至蓟州、迁安和通州等地,一来援护蓟州边军后路和粮道,二来一旦各关口告急,则立即增援上去。燕山长城地势险峻关口雄峻,东虏骑兵优势无从发挥,而我明军正好发挥兵力多的优势。待洪总督的三边精兵、辽东关宁军和中原剿匪军抵达,在择其一路反击,足兵足食,赏功罚过,至少也能与东虏在燕山长城一线打成拉锯战,则时日一长东虏粮食耗尽自然只能撤退,我军在集结精兵,择其一路穷追猛打,定然能够获得大胜。”

    “好啊!”杨嗣昌击节赞叹,若果能如此,此次东虏入寇不仅不是坏事,反而是大明重挫东虏的大好机会啊!

    转而一想,原本十分畏惧的,俨然十分高明的绕过关宁锦防线入寇京畿战略,此刻在看来简直如同儿戏,从沈阳出发,绕过关宁锦防线,从喀喇沁部落越过险峻的燕山长城防线,想要进军京畿,可谓是全无后路全无粮草,伤病者无处医治,战死者无处填埋,明军但凡有一支强军,即使不能击败东虏,只要能将其拖住,时日一长东虏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而这一切全靠职方司能够提前探知东虏即将入寇,为大明争取到了一个月的准备时间,从而将东虏入寇最厉害的进攻突然性给抵消掉。想到这里,杨嗣昌看向刘重元的目光,更是多了一丝欣赏和柔和,心里更加后悔值此大战之际将其送出京。

    “若是万一不能将东虏抵挡在燕山长城以外,则我军就将十分被动了,东虏几乎是人人有马,强大的机动性让其想打就打想走就走。”

    “真要到了那一步该如之奈何?”杨嗣昌焦急的问道,圆圆的胖脸上,嘴角都在微微颤抖。

    刘重元沉思片刻,认真的想了想说道:“如果真要到了那一步,我明军决不能被东虏牵着鼻子走,应当厚集兵力,等待东虏分兵劫掠之时,择其一路发起进攻。如果东虏南下直隶南部,宣大军、关宁军应当持重缓行跟随其后,三边洪总督应当率军从山西出井陉关屯于正定,横截于东虏南下的侧面,卑职率中原剿匪军屯于东平、大名和德州一带,缓缓北上。三路大军分别从北、西和南对东虏形成战略包围,而一旦遭到东虏进攻则高沟深垒不与之战,分出部分弱兵与各城守备,再以小股精锐以地形之利,或伏击、或偷袭、或劫粮,不断出击,骚扰疲敝东虏,同时各州府县宜坚壁清野谨守城防,尤其要注意搜集粮食供应官军,而决不能留给东虏,但有破城一定要烧毁粮食,如此一来,东虏野无所掠缺乏粮食,若要摆脱危局只能择我军一路打击,任何一路遇地,其他两路应当立即靠拢收缩包围圈,然后择机与东虏决战,只要集中起三倍以上的兵力优势,就要大胆的与东虏决战,投入全部的兵力与之决战,即使战败也能给予东虏巨大的杀伤,虽败则实胜。”

    杨嗣昌明白这是刘重元一贯主张的交换比论。东虏人丁稀少,因此作为核心主力的满八旗最多只有六万人丁,明军只要集合起主力与之死战,杀敌三千自损一万,但是明军损失的起一万人,而东虏损失不起三千人。刘重元总是主张抓住东虏最大的弱点加以打击,不以一城一地之得失为胜负,只以杀伤东虏数量尤其是东虏真鞑子论输赢。只要能够杀伤一两万真鞑子,就算是辽东锦州、宁远等九城全部丢失又有何妨,城池丢了重新夺回就是,而东虏死一个就需要至少十六年才能在养育一个。

    不是刘重元毫无怜悯之心,而是战争就是这样的残酷。很多时候打仗就是堆人命拼交换比,直到一方拼不下去了为止。而在这一方面大明有着巨大的优势,大明死了一两万部队可以重新再训练,大明人口突破一亿,理论上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兵员;而东虏只要死伤上万就是伤筋动骨,满八旗家家户户都要披麻戴孝,仗再也打不下去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