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章:山字营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家围坐在一起商讨这件事。毫无疑问,作为李家的领头人,文武兼资的李春茂要肩负起组织唐村团练的重任,唐村有两百多户近两千口人,其中壮丁有六百多人,再加上唐村临近千载寺,一直有习武之风,村民几乎人人习武,编练出一支强悍的团练是理所当然的,而张老夫子此来话里的意思是希望如果县城有难,唐村团练能够及时支援。这事儿吧,李春茂虽然一口答应了下来,至少先把团练办起来再说吧。

    虽然还没有感受到,但是办团练手里有兵,李家在河内县的话语权肯定会大涨,李家几代人允文允武,正是此时大展身手的好时候。

    可是原本喜气洋洋的气氛,在李牟和李信提出要南下襄阳投奔新任五省剿贼总理之后,顿时变得凝重。尤其是李春玉,只有李信这一个嗣子,如何肯让他去冒险。奈何李信计议已定,李牟心中建功立业的雄心也是不可遏制,一番争论之下,李信和李牟倔强的像头牛,坚定要南下闯荡,最后还是李仲出来劝说叔父,好男儿志在四方,大丈夫当建功立业,这才促成。

    最终议定,由于李信和李仲都已经被革去功名,因此决定由大哥李伦出面组织一支团练,李仲、李信、李牟以及另一个堂弟李友协助,一起去襄阳加入五省总理麾下建功立业。至于唐村,由李春茂负责,组织村里青壮闲时习武练兵保卫乡梓。

    李家四兄弟得了族里的支持,立即在村里进行动员,在每月一两银子的饷银和建功立业的诱惑下,有71名不甘于再面朝黄土背朝天过日却仍然饿肚子的年轻人加入了南下的行列。几天后,陈奏廷又带着32个陈家沟年轻人赶到了唐村,正好凑成一百单八将,让众人大为惊异和兴奋。

    熟读兵书的李信,将108人按照明军边军的编制编成一个哨,由李伦担任哨长,哨下设五队,李家四兄弟和陈奏廷分别任一队的队长。在李春茂的联系下,族里出钱,从县里购买了六只火铳和四十多支长枪,然后又从村里搜罗了13匹马、15张弓和二十多把刀枪,将这支团练队伍武装了起来。铠甲是一件都没有,无奈之下,村里的妇女们被动员起来,连夜为108人制作出一套明军战袍,才算是有了一点儿明军的样子。在报备河内县和分巡河北兵备道衙门之后,因为李伦字山,这支小小的团练就被命名为河南怀庆团练山字营,随即兵备道衙门又送来了营旗。

    原本108人不够营的资格的,明军中一营一般是三千人左右。但是作为怀庆府乃至整个分巡河北道最早成立的团练,也是第一个申请南下赶赴总理大人麾下的团练,道台大人欣喜之下大笔一挥,就将其升格为营,拨来军饷六百两,还将自己的一套罩甲送给李伦,鼓励他到总理大人麾下之后好好表现,杀敌立功,为河内县、为怀庆府增光。怀庆府和河内县也分别拨出三百两银子以壮行色。

    在李信的组织下,山字营争分夺秒的进行训练,行军、队列、兵器操练,甚至是宿营、伙食,都是需要从头研究、试行、修改。李信虽然天授其才,几兄弟虽然个个文武兼资,108人虽然个个身手不凡,但是毕竟谁也没参过军打过仗,纸上所学终究只是纸上。因此,几兄弟每天都忙得昏天黑地,一刻也不得闲。总算有李春茂等长辈的帮衬,事务虽忙却仍然在有序的推进。

    直到十月初三日,从河内以及邻近几县采购的七十多石粮食以及十几辆大车到达,山字营的操练也初见成效,大家商量着也该要出发了,在耽误下去就要入冬了,路就不好走了。

    十月初六日是选定的黄道吉日,河内县在唐村举行了简单的出征仪式,德高望重的杨都堂老爷子也亲自赶过来为子弟兵们加油助威,鼓励乡党们离开家乡到总理麾下效力,一定要奋勇杀寇,上了战场要挺起胸膛朝前冲,不要丢了河内人的脸。

    山字营108人也个个热血沸腾,誓要杀贼立功为河内人增光。在十里八乡的乡亲们的送别中,山字营踏上了南下之路。

    从河内到襄阳,最近的路是从孟津渡过黄河,然后从洛阳一直向南,经许州过南阳,渡过汉水抵达襄阳。按照李岩的规划,山字营到渡过黄河之后到洛阳再重新采购几辆大车和粮食,虽然河南岸的米价腾贵,但是也比一路拉着粮食走到襄阳好。

    十月十日,山字营渡过黄河。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