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等多久,陈蒸、陈煮、陈煎、陈炒等四人来到雅间,一起拜见公子。
赵令畤点头看向四人说:“昨日辛苦诸位了!”
陈蒸上前一步,说道:“公子可气了,这是吾等应该做的。”
赵令畤招手道:“过来坐,上茶。”诸人客套一番坐定,茶博士上好茶后退下。
赵令畤对着陈蒸说:“以后你的兄弟都归你管,你月钱加5两。”
陈蒸鞠躬道:“谢公子!”
赵令畤拿出纸笔说道:“来讲讲吾大宋美食烹饪。”
陈蒸思考了下说:“吾大宋的炊具主要有鼎、鬲、釜、盏、碗等,材质为铜、陶、瓷。”
赵令畤抬手打断,疑惑的问道:“浅底炒菜铁锅没有吗?”
陈蒸看向陈炒,陈炒接话道:“有是有,但不多。铁锅源于唐朝,先放油,后放肉和菜到铁锅里,进行翻炒,再拌入调料,则是炒菜。唯有豪富、士人、大城的酒楼才用的起锅,吃的起这炒菜。普遍的烹饪器具还是鼎、鬲、釜、盏、碗;炒菜用的芝麻油(120文一斤)、菜籽油(47文一斤),而且还不好弄;用猪油也得190文一斤,口感不如芝麻油和菜籽油。”
古代常见的几种油料作物:公元600年前,为大麻子(食用品质不如芝麻油)、芝麻(主要油料)和苏子;公元600-1500年,为红花籽(润滑油)、蔓菁子、油菜子、大豆和苍耳子,公元1600-1900年,为棉子、蓖麻子、亚麻子、苋菜子以及花生。北宋时期,多用芝麻油和菜籽油炒菜。
赵令畤点点头说道:“想吃炒菜确实不容易。”光打造个灶台也不容易。
陈蒸见公子把手放下,就继续说道:“吾大宋主要调味香料有花椒、八角、桂皮、豆蔻、生姜、葱、蒜。香料主要用于炖煮、腌制和糕点制作。调味品有酱油和醋。”
陈蒸继续介绍说:“做菜手法煎,多为街头小吃摊煎食品,如煎饼、油炸鬼等。摊煎食物用陶瓷的煎盘,通过控制火候,使食物煎得酥脆可口。”
陈蒸看向陈煮说:“做菜手法蒸煮,多为酒楼和茶楼,常用蒸笼蒸煮食物,如蒸鱼、蒸鸡、蒸肉等。用竹制的蒸笼,能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
“另外还有炖煮,用瓷罐炖煮食物。多为民间烹饪手法。”陈蒸说完抿口茶,静等公子发话。
赵令畤左手有规律的敲击的桌子,思考着:火炉、蜂窝煤、烟道、铁锅、厨具、植物油。想吃好不容易啊!
挥退陈家四兄弟后,赵令畤提笔写道:采购瓷土、石英砂,命陶瓷匠张瀛烧制耐火砖、炉胚;命铁匠张铁用熟铁打造大、小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大小铁锅、厨具;命陶瓷匠张瀛招募人手成立煤场;命苗圃匠欧阳丹种植芝麻、黄豆、油菜籽,不少于百亩。命令木匠喻上分牵头用熟铁制造大小火炉和烟道。
赵令畤把命令递给冬雪,然后离开茶馆出去转转。临近三月,春的气息,越来越浓郁,田间、地头到处都有劳作的农人;虽然赵家村的水田已经属于赵令畤,但油菜仍需种植。颍河上来往的商船络绎不绝,由于此处属于泉河与颍河交汇处,河面宽阔,水资源丰富。远远望见李诫正拿着画板,在河的交汇处速写。身旁站着一老书生,两人正沿着河岸,边画边指指点点的什么。
赵令畤一行人,走了过去,看看此处的界画到哪一步了。行近后,李诫开口道:“三弟!来的正巧啊!看!这是谁!这位老先生就是邓御夫,字从义,号海山子,吾大宋着名农学家,山东巨野人。”
赵令畤闻言,没等躺椅落地,就鞠躬作揖道:“晚辈赵令畤,这厢有礼了!早闻先生大才,吾日盼夜盼,总算见到先生了。”
邓御夫还礼道:“小友抬举了!吾不过一农人而已,当不得如此大礼。听闻小友也热衷农事,与吾志趣相投。吾甚是开怀,愿与小友一同研究杂交育种之道。”
邓御夫出生一农民家庭,在亲事农耕的同时不忘研究农学。他利用在田间劳动的机会,观察农作物生长,研究农业技术,改进耕作技艺。邓御夫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一部一百二十卷的巨着《农历》。《农历》是一部北宋农业百科全书式的农书。这部农业巨着,详细记载了宋代以前北方农牧、纺织业等,内容涉及耕作、纺织、饲养、种植、养生与备荒等方面,比《齐民要术》及北宋其他十七部农书的内容都要详备。
邓御夫才华横溢,十五六岁被太学录取,19岁考中秀才,次年中举人。在他准备进京赶考的那一年,鲁西南遭受严重水灾,官府迟迟不开仓放粮。邓御夫到县衙为民请命,遭到拒绝和训斥,邓御夫对官场感到失望至极,因此断绝功名之念。
巨野人晁补之,北宋着名文学家,为其撰《邓先生墓表》,在铭文中写道:“大哉洁乎!惟君平生,洁则有余,亦忱不诬。”
赵令畤来到二人身边,对邓御夫说:“以后吾的所有田地都交予先生了!有何要求只管提。”
邓御夫忙摆手道:“不敢不敢,吾等共同商量,共同研究。”
李诫打断道:“别客套了!一起来看看此界画。为了解决此处水患问题,吾拟在原颍河西侧100丈处,开挖新河道;把开挖的泥土,用于填高两水道之间的河心浅滩和西岸河堤;并在新修水道北边增加一个船港。磨坊均设计道岛芯去,岛上四周应修建合体,正好满足公子隐蔽需求。”
赵令畤仔细看着界画说:“河堤一定要稳固,磨坊位置应多预留,河堤顶部修宽一些为以后做风力磨坊预留位置。”
李诫点头说:“都有考虑,包括水利灌溉设施位置都有预留。”
赵令畤心里直发怵,计划有些大,问道:“要多少钱?”
李诫尴尬笑笑说:“十万两白银,工期至少1年。”
赵令畤有点不想搞了,转向邓御夫说:“先生以为如何?”
邓御夫捋须说:“好当然是好!就是耗费有些大。”
赵令畤摊摊手说:“吾投资1万两,大哥你看着办。”
李诫哈哈笑道:“容许刻上吾的大名,吾自掏1000两帮三弟建设。”
赵令畤摆摆手说:“你随意,邓先生走,吾们去看看改造好的田地。”
不等李诫开口,二人动身冲进改造好的育种田亩。
………………………………………………………………………………………
育种田亩已经改造好了90余亩,还有300人正忙碌的搬运泥土。赵令畤问道:“如何?”
邓御夫微笑道:“比吾想象中的好太多。”
赵令畤叹气道“暂时缺钱缺人手,不然这方圆1千亩已经改造完了。”
邓御夫沿着田边慢慢走着,走在青石路上,说:“发展农业是个长期的事情,吾等在精,不在多,慢慢来!”
赵令畤摆摆手说:“吾预种植芝麻、黄豆、油菜籽,各百亩;花椒、八角、桂皮、豆蔻、生姜、葱、蒜各50亩。共计750亩,并尝试轮种和实行土壤改良。”
邓御夫细听后,思量下,说:“那可要快点,人力物力需要不少时间。”
赵令畤微笑道:“人力找吾管家赵平安,至于银钱吾会想办法。吾等共同努力,把改善农事做起来!”
邓御夫哈哈笑道:“好!公子有如此气魄,吾当竭尽所能,助公子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