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一条小路可以暂时通行,眼下所需的建筑材料可以勉强通行。但因为这条小路依靠山体,不仅无法拓宽,而且山上偶尔会有乱石滚下,因此无法做长期使用的打算。
而那个其实本来应该是叫做山体凹陷的大坑,因为其面积既广且深度也非常大,填充起来非常麻烦,所需土石数量极其庞大,不是一时半会儿就可以草就的。
上次与皇帝陛下见面时,毕懋康提及过此事,生怕其他工程都已经就绪,而因为道路不通影响了大局。
皇帝陛下就一直记在心里,回去之后就派曹化淳去负责修路的工部催促。工部负责的郎官不敢怠慢,表示一定加大施工力度,争取早日完工,早日向皇帝陛下复命。
不过,这些都是官方说法,实际情况如何,还要亲临现场才能确知。两位老大人从西山返回,应该对此有所了解。
“进度确实有所加快,现场的人员也比此前增加了不少,不过……”
工部负责整修道路的官员也是有着苦衷,因此得知两位老大人来到西山时,就赶过去做了一番解释。
因为山间本来无路可行,为了施工方便,特意沿着山坡整修了几条简易的道路。等那条大路整修好了之后,这些简易的道路就会废弃掉。因为道路简易,所以并不宽阔,只在有限的几个地方容许拉土石的车辆交错。
工部的官员曾经提起过一件事情:为了赶进度,有一辆运送土石的车辆在简易道路上强行错车,结果不慎,连人带车全都翻到山坡下面去了。车辆是彻底毁了,人也受伤不轻。
因此,实际操作起来,这个“填坑运动”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以为只要人多就能够加快施工的进度。如果不能合理地搭配人手和车辆,恐怕还会造成混乱,反而很可能影响施工进度。
孙元化和毕懋康也都去看了那个大坑,也在现场看到了施工的情况,觉得工部官员所说也并非没有道理。
有些事情就是这样,不是人们的主观愿望能够左右的。
工部官员的意思非常明确,就是希望两位老大人能够在皇帝陛下面前代为解释一二。
这个道理,皇帝陛下也是完全明白。令他稍微感到不满的是,工部的官员肯定是早就对此事明了的很,可当时曹化淳去催促的时候,他们因何没有直言其中的困难呢,反而只对自己拍着胸脯保证什么什么云云。
皇帝陛下自诩不是昏君,并非毫不顾及实际的情况,完全不顾事实、蛮横无理地要求臣下如何如何。只要反应的情况属实,他是不会羞于收回成命的。
但是,皇帝陛下的虎须又是何人敢于轻捋的。也就是两位老大人,能够凭藉着圣眷正隆之际,可以畅所欲言,其他人真的是没有这个胆量,来试一试自己的运气。
看着两位老大人沉默以对,皇帝陛下也觉得自己有些强人所难。
积习难改,积重难返,要改变人们以往的一些观念,实在是任重道远,绝不会是朝夕间即可叱咤立办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