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李家的情况,只是一个个例,不是普遍现象。但是两眼盯着这个个例的,可也是大有人在。皇帝陛下必须要慎重对待,妥善处置。
其实,刚才皇帝陛下在召见之时,已经暗中指点了李如桢,可就怕他没有理解“自己争取机会”的真实含义,没有弄懂皇帝陛下是有确指的,因此有必要给他们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向。
“王承恩呐,李家的大门朝哪儿,你是应该知道吧?”看到王承恩过来给自己倒茶,皇帝陛下开口问道。
“不敢欺瞒皇上,”王承恩似乎也早知道皇帝陛下会有此一问,因此马上就跪地回话,“微臣知道李家的宅院,可微臣也从未踏进过李家半步,”
“哼,花言巧语,那又是如何……”
“圣明不过皇上,”王承恩马上换了一副笑嘻嘻的面孔,“都是他们主动找到微臣,并且一再纠缠、一再央告,微臣实在却不过情面,只好……微臣事前也问过了,觉得……觉得有人自告奋勇为皇上、为朝廷效力,也总不算是坏事儿,因此就……”王承恩毫无保留,如实交代。
在外面,王承恩总是保持着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可在皇帝陛下面前,他就只有“原形毕露”,以坦诚示与皇帝陛下。
因为王承恩知道,在不违背大明王朝利益的情况下,他是不介意身边的人与其他人有些来往的,可是要做到毫无隐瞒,都可以摆到桌面上说道说道。
“哦,原来你也知道这是好事儿啊,”对于王承恩的坦白,看来皇帝陛下似乎还算满意,“既然如此,那就把这件好事儿办得彻底一些……这样,明天你去一趟李家,告诉他们,朕知道他们的忠心,知道他们想为朕、想为朝廷建立功勋,但是朕不能单独为他们大开方便之门。他们那些愿意为朝廷效力的子弟,去西山参加大明狂飙的前期培训吧……只要通过了培训,朕就重加任用,朝廷有的是差事等着人去办……可若是通不过,那就一切休提,”皇帝陛下说完,稍微停顿了一会儿,却又接着说道:“不过,这一次,你可要白跑一趟了,”然后,不禁莞尔。
“是,微臣为皇上办事,白跑多少趟都心甘情愿,”王承恩知道皇帝陛下有心调侃,因此他也顺势凑趣,高声亮嗓地回答道。
————
也得亏了王承恩“白跑”了这一趟,要不然李家众人还要多纠结上那么一两天。
李如桢回到府里,将“该说的”有关面君的情况对众子侄叙说一遍。然后,经过七嘴八舌的一番讨论,大家就一致认为……还是得找王承恩王公公问问清楚的好。
其实,再去找王公公落实,也是为了确保李家正确地领会了皇帝陛下的意图,而没有任何偏差。这倒不全是因为李家人过于小心谨慎,而是因为在对于他们来说最为关键的时期,还是非常有必要尽量做到万无一失的。
说起再去找王公公,李家人中,当然还是李如桢最为合适。
可当大家把目光投向李家的这位三叔时,李如桢却是一脸的苦相。
看看实在无法隐瞒,李如桢只好将那些“不该说的”,就是自己如何一言不慎,竟然惹得龙颜大怒,如何自己又是如何力挽狂澜,冒着触犯天颜、被杀头的风险,如何向皇帝陛下剀切陈词的经过,也都向大家如实叙说。
虽然最后皇帝陛下并没有龙颜大怒,可王公公却是多半要跟着吃挂落了。按说此时李家人也是应该去寻王公公的,不过不是去请求指点迷津,而是应该去叨扰赔罪。
李如桢倒不是生怕再次失了面子,而是因为李家的事情没有清晰的眉目之前,其他事情都属于不急之务,先将李家自己的事情着落清楚才是正经。王公公那儿,多少还留了些面子在,等过了这一阵儿,再找机会叨扰也是不迟。
李庆和李瑞等人听过之后,也都认同三叔说的有道理。而且他们同时还对天威不测有了更深的认识——真是一言不谨、一语不慎都有可能招致祸端。对于他们这些即将走上仕途的人来说,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也因此,本来极有把握的猜测,此刻也都不敢轻下结论了。
好在次日一早,王承恩王公公竟然不期而至,堂而皇之地排闼直入。
李如桢接到消息,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王公公终于第一次登李家的门了,忧的是……可别不是来要钱,而是来要命的!等大开中门,一见王公公那满脸的笑意,李如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