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可孙承宗自己明白毫无用处,而像这种事情,做为臣下、或是为将者,是不能对上位者提出任何请求的……因为这样的事情太过敏感,而几乎每一位上位者、甚至是历届朝廷都无一例外地将“尾大不掉”视为最棘手的问题,为臣下者,更没有哪一位闲极无聊,敢去撩拨朝廷的这一根神经。
除非是双方实力悬殊,那么……那些所谓的“主弱臣强”的局面,不管是对于君上还是臣下,都不能够算是幸事。在很多时候,这种局面所能导致的后果只有一个……灾难!
好在这种事情,不只是孙承宗一个人明白,皇帝陛下对此也是心知肚明。因此,虽然孙承宗自己一次也没有提及,可皇帝陛下还是如其所想,将两营的火铳兵直接划到蓟辽总督的名下。
这两营的火铳兵,所使用的可是新式的火铳,火铳手也都是经过了精心的训练,可以说每支火铳都是精心打造的精品,每个火铳手都是千锤百炼的神枪手。再加上那一个新式火炮营……孙承宗麾下可谓兵强马壮,攻打一个万把蒙古兵丁守御的建昌城,根本不在话下。
但是,皇帝陛下也告诫孙承宗,这些利器,要用在关键的时候,平时不要轻易拿出来使用。即便使用的话,也要将其分散开来,不到万不得已、或到最后决定要真正攻下建昌城时,不要集中使用。
结合皇帝陛下设定的攻打建昌城的总体策略,孙承宗明白,开始一个阶段的对建昌城的攻击,是以佯攻为主,因此这个阶段的作战,还是以原辽东部队承担。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是磨练队伍,使杨国柱等总兵麾下的兵士能够得到实战的检验,另一方面也可以麻痹建昌城内的蒙古人,让他们以为明军只是占着人多势众的优势,才将自己围困在城中,只要外部有援兵赶到,建昌城之围就可以轻松解去。
总的原则制定好了,具体如何执行,具体派哪个总兵进攻哪面城墙,则是完全由孙承宗决定。
另外,像上次宁远城保卫战那样,为了协助制定更为详尽的战术细节,皇帝陛下又给孙承宗派来了一位参军人员,上次是卢象升,这次就是何腾蛟,由他带领着一众参军人员前来助战。
卢象升与何腾蛟都是皇帝陛下最得力的参谋人员,心思智谋等方面都是上上之选,皇帝陛下对两人都感到非常的满意。不过稍微遗憾的是,两人的缺点也是一样,都是没有亲身参加过大战,实战经验就很是欠缺。因此,只要没有什么特殊的安排,皇帝陛下也是争取一切机会,来为两人补课。
皇帝陛下也是为他们这些被派到前线的参军人员定下了极其严格的行为准则,就是他们只能为主将细化战术,将主将的战略意图,变为一个一个可以执行的命令,并且对此进行详细的记录,以备战后的总结只用。除此之外,他们不得假借自己是来自天子的身边,就对地方或军队事务进行干涉,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把两人一起派出是不可能的,因为皇帝陛下的身边,也始终离不了这么一个得力的参军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