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地恭送赵似一行。过了一道山沟,保宁军都督徐率直、副都督种师中、都参军杨惟忠带着人前来接驾。“率直、师中、惟忠,辛苦你们了。”“为国戍边,是臣等本分。”三人恭敬地答道。赵似在他们的陪同下,沿着真定、保定两州北面的宋辽边境,向东巡视。到了原广信军,现保定州遂城县,一行暂且休息一日。赵似把杨惟忠叫到跟前。“惟忠,听说你这些日子,心中有些怨言?”赵似一开口,吓得杨惟忠马上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低着头流着汗,连声答道:“臣惶恐,万死不敢有半点怨恨。”“惟忠,不必如此!”赵似站起身来,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安抚。“坐,你我君臣二人,今晚就着这个机会,好好聊一聊。”赵似开门见山,“当初西北八将,种师中、姚雄、刘法、赵隆、高永年还有你,是朕在潜邸的第一批班底。当初为保朕顺利即位,你们都出了大力,尤其是你惟忠,是为殿前司指挥使,扼守宫门,居功甚伟。”“朕即位这几年,刘法、赵隆、高永年,出征漠北,姚雄为师统制,种师中为保宁军都参军兼渤海师统制。官职有高低,却都是主官,能独当一面。唯独你,元符三年调任保宁军都参军后,灭夏之战没有你,漠北征伐也没有你。”说到这里,赵似的语气变得有些锐利,“名为军参军长,实为一幕僚长,不为主官,不能独当一面。惟忠,你是不是觉得朕在提防你?”杨惟忠低着头,大气不敢出,连忙答道:“臣不敢!”“实话跟你说,朕确实在提防你,也在考验你!杨惟忠,你到底姓杨,还是姓康?”杨惟忠就像触电一般,身子猛地一颤,跪倒在地上。“臣有罪!”“说吧!”赵似淡淡地说道。“是陛下!”杨惟忠跪倒在地上,恭敬地陈述起来。“臣祖父是并代都部署慎昭公。真宗年间,契丹入寇,先祖在河间御敌,不幸陷入重围,兵尽力竭被俘。时诸将均说先祖殉国,真宗先帝也颂下恩旨。先祖为了不辱没祖先,故改姓杨。”“臣自幼被告知,世代先祖乃大宋忠良,只因...天公不美,流落外藩,为苟且求活,只得忍辱偷生。元佑六年,臣二十岁,负父命离辽入宋。临行前,家父为臣取名惟忠,意为靖国惟忠,洗祖先之耻。九月,臣于环庆路环州通远城,以西番部族族人身份,应募入蕃兵,登军籍名为杨惟忠。”赵似听完后,不动声色地点点头,宽慰道:“你的忠诚,朕是相信的。只是你的身份特殊,朕要考验你。所以把你调到宋辽边境来,摁在这里,就是想看看你的心性,直到今日,朕可以说,杨惟忠,你的考验通过了,朕可以信任你,大宋可以信任你!”杨惟忠流泪道:“臣诚惶诚恐,怕辜负了陛下的信任和期盼。今日得陛下一句,虽万死也不辞。”赵似看着他,心里微微叹了一口气。这件事是有人秘密查出,然后禀告到自己跟前。更重要的是,这件事涉及到旧派军官,与新派军官之间,原中央禁军军官与西军军官之间的明争暗斗。杨惟忠属于新派军官,又是西军出身,被人无意间查出这件隐私,自然就当成了靶子。到了自己这里,只能是暗中处理。如此庞大的军队系统里,怎么可能会不分派系?派系之间怎么可能不明争暗斗?自己必须小心应对,不能像对付阻碍新政前进的顽固派那样,粗暴地处理。“你的委屈,朕是知道的。”赵似安慰着,“惟忠,八月份你率领第三批岭北轮战军官团,前去支援玄明和刘法。”“是!”杨惟忠斗志昂扬地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