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磷想抢话,陈彤铎不动神色又拦住了,还是笑眯眯道:“那连大将军呢,我与他还有些交情,若是见到他也好说,免得在这干等。”
那千总老实道:“真不巧,今儿王大都督出去之后半个时辰,连大将军也出去了,我在这门口看着,都是往凤头山的方向走了。”
凤头山三字像是一击重锤,狠狠往宝生心口一抡,仓惶间几乎坠下马来。连磷急忙侧身扶住宝生。宝生甩开了连磷的手,夹了马肚子,“驾驾”转身向西郊狂奔而去。陈彤铎与连磷对视一眼,分别骑马赶上。
又是这一路,宝生仿佛回到了那个梦中,鬼魔喧嚣夹道,每踏一步,便会有莫名的阻碍和羁绊。宝生却流泪了,为着不可知的害怕。又怕被连磷和陈彤铎看见,扬鞭时候悄悄用手背抹掉,一如连曜的手抹去。
魏大仁的书信到达连曜手上的时候,宝生和连磷已经出发了一整天,这一整天,连曜心里仿佛漏了风似的,要用全部意志牢牢克制自己不要立刻骑了马就追出去的冲动。
这一整天,连曜坐立不安,生平第一次拿着书简,却不知道每一个字的笔划,端着茶碗,却不知道茶水的滚烫。终于还是苦笑,这就是所谓的茶饭不思了吧,以前连磷笑话自己,说也唱起了才子佳人的折子戏,现在还没唱两出好戏呢,就要先尝尝一处相思两处闲愁的酸味。
也不知他们到了关内的客栈没有,连磷那小子怎么老是觉得他做事毛手毛脚的,宝生也是个做事不上心的,他们结伴回去回去总是让人有些不放心。
就这样胡思乱想了一天,等看到魏大仁的好消息,连曜的手都有些颤抖了,终于能暂时抛开杂念,亲自找到东宁卫驻阿拉城俞老将军营中,对俞老将军道:“我还道魏大仁白费心机,不料他果然厉害,悄悄找了各大学派的大儒书生,暂时抛下偏见,一致向朝廷发声,雪花一般上折子力挺主战派,这股舆论势力让王喜失去了依靠,首辅阁老压的了一份折子,压不下所有的折子,最后廷议决定由国库支出三万两,迅速组织粮草军备,以求在明年初春冷江融冰之时,一举渡江攻入草海谷。”
俞老将军听了一愣,有些犹豫:“这是好事,但冬至已过,还有一个月便是新年,新年之后再过半个月不到便是历年融冰之时,上上下下加起来不到一个半月,要组织如此大规模的进攻,时间也是紧凑。”
连曜难得抒怀大笑道:“兵工方面我们一年前就开始铸造准备,新式的火铜短炮武器也分发下去各营各部,现在最缺的就是粮草,去年西南大旱歉收,江南的粮食只够自给自足,若是要进宫草海谷,要准备足三个月的粮食,从哪里运来比较稳妥呢。若是想从胶东征粮,就要用漕运走渤海。”
俞老将军插不上话,听着连曜对着军图自言自语,但心里有些隐隐的不安,终于找个机会,郑重问道:“魏大仁只是单独给你寄了信?还是以兵部的名义给王启明也发了急件?如果只是单独给你来了私信,我们就大张旗鼓张罗起来,只怕是不妥的很。”
俞老将军名时行,字天极,以前跟随李尧明,是朝中人缘人品极佳的老将,后辅佐连曜多年,年长两人虽然是上下级,但情同父子,连曜也推崇他为师长。
连曜被信中所述鼓舞起来,俞老将军所劝在他听来如同阻挠般不中听,兴致便有些被打搅,沉沉道:“这次机会我们等了五六年,朝廷才下定决心正面交锋,虽然正式的文书还没加急送来,但若是束手等待,您也说是一个半月,如何能准备充足。”
俞老将军年过七旬,身体虽然硬朗,但思维不如连曜激进,更偏于保守中庸,听得连曜如此说,还是耐心劝导:“不是不准备,而是不能由我们出面准备,一定要要等朝廷军机八百里加急送到了王启明那里,那才说明魏大仁的议案真正压倒王喜,能够通过首辅议案,那样才能作数,然后由王启明召开东宁卫军机大会,让他牵头上上下下去筹备,到那个时候,你再把准备各条线路暗中送给他,给他个面子,也算显示你的雅量。”
连曜想了想,也觉得有道理,但心里的焦灼却容不得这样的等待,便道:“我和他从小就亲厚,不若我亲自去一趟和他游说。”
俞老将军却赶紧道:“不好,王喜是他的父亲,虽然你们是朋友,但是父亲大还是朋友大?你自己去只怕更加尴尬,就算他有意向着你,被你挑明,也怕是犹豫不决。”
两人左右商量不出办法,反而听得舒安禀报:“连大将军,王大都督有请你前去大营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