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尼思想开明,知识渊博,曾经在刘铭传的巡抚衙门当过参事,见多识广,对天下大势也很是用心,乐于接受新生事物,他把自己的儿子都送到了台北读书。周宪章率章军浴血奋战,挽回了大清国在甲午战争的败局,阿巴尼了解得一清二楚,对周宪章和章军很是敬佩。
而且,阿巴尼的观念和很多邹族人不一样,大部分邹族人没有国家概念,他们只是守着自己的阿里山,只要别人不到阿里山来打扰他们的生活,台湾归谁都无所谓。而阿巴尼信奉大清国为正朔,坚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日军在台湾登陆后,阿巴尼就试图说服邹族人,组建一支义勇军,加入台湾民主**,抗击日寇。但是,绝大多数邹族人不同意,特别是占邹族人口绝对优势的卡那富人坚决反对,阿巴尼无法说服他们,只得从自己的达邦部落中,抽调了一百多个武士,由他的儿子孟侬带队,前往台北。结果,这支队伍全部战死,只有孟侬一个人跟着周宪章回到了阿里山。
且说阿巴尼说出周宪章的惊世战功,馆舍里的邹族首领们都是惊得目瞪口呆,对周宪章心生敬畏。
孟侬马上又补充一句:“前些日子,周军长率孤军驰援彰化,一战消灭日军两千人,击毙日军大佐比志岛义辉。救了黑旗军,也救了我。阿爸,要不是周军长,我怕是再也回不到阿里山了!周军长是英雄,章军事仁义之师,他们不是大清国的军队,他们是我们的朋友!”
阿巴尼听说周宪章救了孟侬一命,慌忙俯身施礼:“多谢周军长救命之恩!”
周宪章还礼说道:“阿巴尼酋长不必客气,汉族与邹族,同文同根,本来就是华夏兄弟。日本人侵我台湾,屠戮台湾百姓,达邦人与汉人并肩作战,共御外敌,战场相互照应,也是应该的!谈不上什么恩,达邦兄弟有难,我章军出手相救,要是我章军有难,达邦兄弟也不会袖手旁观,大家彼此彼此!阿巴尼酋长,您说呢?”
阿巴尼大笑:“周军长说的没错,请坐!”
阿巴尼身边的武士,站起身来让出了座位。周宪章在阿巴尼的左手边坐下,郭二杆则是挨着周宪章,孟侬坐在阿巴尼的右手。众人坐定,阿巴尼急忙招呼手下,给周宪章斟上酒,众人边喝边说。
阿巴尼是邹族的大祭司,在这个馆舍里的地位最高,他和周宪章坐在一起,其他的邹族首领也就不好再说什么。况且,邹族人敬重英雄好汉,听说周宪章的战绩,即便是周宪章心存成见,也是心生几分敬畏。一些和达邦人要好的部落酋长还端着酒碗来给周宪章敬酒,周宪章也是举杯还敬,馆舍里的气氛,缓和了许多。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周宪章问道:“对面桌上那个大少爷是什么人?听他的口气,对大酋长梅里溪不是很恭敬。”
孟侬说道:“军长,他叫阿南,是老酋长冉朵的大儿子,人称大少爷。”
周宪章抬头望去,却见阿南冲着周宪章一阵冷笑,一脸的倨傲。而和阿南坐在一起的日本人,则是慌忙低下了头,谁也不敢正视周宪章。
日本人向来欺软怕硬,面对弱者,他们耀武扬威,可遇到真正的强者,心理上就矮了半截。他们在周宪章手下吃过大亏,早就对周宪章怕得要命。只有阿南,还不知道周宪章的厉害。
周宪章点点头:“哦,原来是老酋长的公子,这也难怪。可他怎么和日本人坐在一起呢?”
阿巴尼沉吟片刻,高声说道:“周军长,我看大家都吃得差不多了,现在天色还早,粟祭大典要天黑后才举行。请周军长到我的下榻之处品茶,阿里山的高山茶,别有一番风味,不知周军长是否愿意赏光?”
周宪章会意:“阿巴尼酋长相邀,在下求之不得,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好说好说。”阿巴尼笑着起身:“周军长请。”
众人起身离席。
阿巴尼是达邦首领,也是邹族大祭司,大厅里各路首领见阿巴尼离席,也纷纷起身离去。
周宪章和郭二杆,跟着阿巴尼父子来到了馆舍后面,那里是一个小院落,院落里花草繁盛,很是清幽,因为阿巴尼身份高贵,馆舍专门打整出这个院落来,供阿巴尼和他的武士们居住。
众人来到一间客房里,分宾主坐定,武士们则是守卫在客房外面,下人奉上香茶,阿巴尼说道:“周军长,请用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