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不了主。”
郑译复而跪下,恳切地解释:“随国公经天纬地,贤良方正,是两朝功臣,由他辅政乃众望所归啊!”
杨丽华不愿再听他赘述,径直起身欲走,掷出一句话:“既然众望所归,就不必寻我帮忙,更何况我一介女流也帮不上你们什么!”
郑译望着皇后的背影高声呼喊:“随国公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旨意啊,皇后……”杨丽华置若罔闻,坚定地走进后堂。
.
回到卧室后,式微替杨丽华梳妆打扮,她取来一件朱红色常服为皇后更衣,杨丽华看了一眼轻轻摇头,道:“他刚故去,虽然此刻秘不发丧,但还是一切从简吧。”
梳洗完毕后杨丽华独自一人去了佛堂,她没有参拜诵经,只是坐在外室的小案前,命式微煮了一壶紫阳毛尖,独自一人安静地品茗。整整两个时辰后,她依然呆坐在那里,心头脑海皆是一片空白,不知自己的思绪飘往何处。这时忽然响起沉沉的叩门声,打断了她的宁寂。
来人是式微,她禀告杨丽华:自她早上走后,郑译就一直跪在原地,任凭怎样劝说也岿然不动。那郑译年事略高,再这样下去怕他身子吃不消,所以才来请皇后拿个主意,如何处理此事。
听过式微的话,杨丽华深深地吸了口气,仰头阖目自语道:“要面对的始终都要面对,逃也逃不掉。”她缓缓起身向外走去,又转头对式微说:“案上的茶就搁在那不要收下去,不能浪费了这上好的茶叶。我略有些乏了,你去传话就让郑大人到后堂来见我吧。”
郑译知道只要他长跪不起杨丽华就一定会再召见自己,此时式微来请他去后室,他并没有过多的表情,只是身上的酸疼略让他步履艰难。
杨丽华再次见到郑译时首先发了话:“郑大人,念在你是长辈,我跟你说句心里话。如今我是大周的皇后,若我下了这道你们想要的旨意,天下人会怎么说?他们会传言牝鸡司晨、后宫干政,更会说我为奸后助外戚专权!郑大人,你何苦为难我呢?”
郑译当即铿锵对答:“臣只是请求皇后下旨同意随国公做辅政大臣,并无他意。当今朝堂上唯有随国公有此威望,他又是皇上的外祖父,可以担此大任。如若换作他人,势必不能服众,进而引起朋党之争,朝臣必四分五裂啊!再者,眼下那些藩王哪一个不是狼子野心?他们恨不得一口吞了年幼的皇上,自己取而代之。如若让皇室宗亲做了辅政大臣,那么前朝宇文护专政的沉痛惨案势必会重蹈。天元皇帝生前也是严防那些藩王的,皇后你就忍心让历史重演,把武皇帝一脉开创的盛世天下拱手让与他人?”
杨丽华转过头,空洞的目光瞥向屋内上梁,她不得不逃避郑译咄咄逼人的气势。她不懂政治,她讨厌这里的纷争,她无力去收拾宇文赟扔下的这个烂摊子。此时也许只有父亲才是她可以相信的人,毕竟他们是血脉至亲。这一刻杨丽华的眼眶竟莫名地湿润了,愁思良久后,她轻轻吸了口气,终于狠下心来,淡淡地说了句:“传我口谕,让随国公杨坚做辅政大臣。”语罢,缓缓地离去。
郑译听到这句话的那一瞬间,他终于如释重负,但紧接着又顿感心力交瘁。长久跪地不起导致膝盖剧痛,后腰酸胀难忍,郑译单手撑扶腰侧,躬身看着杨丽华渐去的背影,心头好像被针刺了一下。此刻有种说不上的怅然失落,他替这个皇后感到悲悯可惜。一直以来他都知道杨坚的野心绝对不只是做一个辅政大臣,但他不知今日杨丽华在下这道懿旨时,是否已默认了那个日后注定会发生的结局。
.
杨坚得到了“遗诏”任命,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出面主持一切事宜、控制情势。经过十天的整顿,他于五月二十二日给天元皇帝宇文赟发丧,同时下令大赦天下,并停止修建劳民伤财的洛阳宫。
如今大局已定,举国上下都在为天元皇帝服丧,但杨坚却迟迟不肯正式入宫赴任要职,反而推脱称自己之前一连串的命令只因时势所迫。一贯谨慎的杨坚此时心中仍有所顾虑,总是莫名奇妙地感到惶惶不安。但是时间不待他再行拖延,两三日后上任与否已是如箭在弦,发与不发必须有所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