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是夏粮收获的季节,山阳镇的二万多亩地,一共收获了近十万石粮食。
有了这些夏粮的收成,山阳镇就彻底稳定了下来,这一季收获的粮食,就够只有五千多人的山阳镇,吃上个一两年的了。
山谷内的一千多亩地,也收获了几千石粮食,就山谷内的那一百多人,三五年也吃不完。
粮食收获的虽多,文启东却没有出售的想法,他可是知道,像这样的年景,今后的一二十年内都不多。
由于山阳镇在水泥方面的运用,储存粮食的仓库是不缺的,而且这些仓库还是钢筋混凝土建成的,防火、防水、密闭性能好,能存储百万石粮食的仓库院子,大铁门一关,坚固而安全。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近十万石粮食的入库,山阳镇内的居民们,不但有了精气神,凝聚力也增加了不少。
今年的怀庆府以及修武县,得益于三月的一场大雨和四月的一场小雨,加上文启东帮着消灭了蝗灾,总算是有了一次夏粮的丰收。
同样是因为夏粮的收获,整个怀庆府上下有了一些生气,连州府和各县的商旅都多了起来,有了那么一点繁华的景象。
可惜,这犹如回光返照的繁华,转瞬间,就被几千官兵的到来给破坏了。
朝堂上,自崇祯皇帝下了清查阉党的旨意后,但凡以前和魏忠贤有牵连的官员,绝大部分都被问了罪、罢了官。
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通过关系和一些特殊原因,保住了自己的官位,就算保住了官位,这些人也只能独善其身,顾不得其它了。
像文启东的案子,本来因为双方的纷争,没有进一步的实施行动。
随着阉党的彻底被清算,文启东的事情,就被接手的东林党官员们,定性为阉党余孽造反。
虽然一家道观去造反,说起来好像让人有点怪怪的感觉,但那些朝中的东林官员们,还是依照当地县令奏折上的说词,给道观造反定了性。
既然是造反这样的紧急事件,那就要赶快派兵去清剿。
于是,一道剿匪旨意从内阁发出,通过六百里加急,送到了河南巡抚衙门。
由于被归为阉党官员,原来的河南巡抚郭增光被免职,新任的河南巡抚侯大人,作为东林党一员,一看是清剿造反阉党余孽的,立即就派出了营兵。
明末时期,卫所兵已经不堪使用,而各地的民乱却又此起彼伏,为了控制局面,各行省布政司巡抚衙门,都编练了数量不等的巡抚营兵。
这些营兵算是专职的战兵,和卫所兵有自己的土地不同,这些营兵靠军饷过活,耗费巨大,所以,由于各行省的情况不同,营兵的编制多少也差异很大。
像是河南这样的内地省份,没有对外的战争需求,单纯的对付一些手无寸铁的乱民,营兵的编制也不多,只有三千多人,由一名参将统领。
按说对付一座道观,用不着出动营兵,让当地衙门派出捕快丁壮,最多出动卫所兵就行了。
一开始,新上任的巡抚侯大人也是这么想的,但他很快就被身边幕僚的汇报改变了决定。
作为一省巡抚,身边是跟着好几个幕僚师爷的,这些幕僚中,有消息灵通的明白人。
得知旨意上的造反道观,就是自己念叨的那座道观后,侯巡抚就改变了主义,直接出动了巡抚衙门的营兵。
侯巡抚以前是在江南做官,做为一名东林党,随着阉党的倒台,侯巡抚也借着东风,由一名江南的知府直接连升三级,成为了一省巡抚。
能来到藩王遍地的中原任巡抚,侯抚台也是有所准备的,上任时带着的那几名幕僚师爷,就是专门帮他处理政务探听消息的。
对于怀庆府内的凤山真人,侯抚台来上任后,很快就有所听闻。
能这么快知道一座山间的道观和道士,还是因为养生丹,侯巡抚到任不久,想逢迎他的人,就送上了珍贵的养生丹。
送礼的人,为了让收礼者能清楚礼物的价值,当然要介绍礼物的功效以及出处,从送礼人的口中,抚台大人得知了凤山观和凤山真人。
能记住一个道人,不是他对那没见过面的道士映像深刻,而是那没见过面的道士,炼制的丹药令他念念不忘。
送礼者只给了抚台大人两瓶养生丹,侯抚台刚尝到了养生丹的好处,就没得吃了,当然还想搞点。
可这种丹药,市面上没有卖的啊!
随后,抚台大人的幕僚,循着送礼人介绍的门路,一直找到修武县道观商铺。
到了商铺,却被告知,丹药数量很少,早就没有了,哪怕是出重金也买不到。
抚台大人求丹而不得,消息反馈回去后,更是让侯巡抚知道了凤山观,记住了那个能炼...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