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杆子对我说,他见晚年的太上皇过得还算好。
只是有些老糊涂了,这也是人岁数大的通病。
他见新皇对太上皇挺好的,还给太上皇派遣了禁卫和小太监,远不是像野史说的那样。
到了最后,新皇对太上皇更是百依百顺。
甚至是明知道,太上皇做得不对。
新皇也总是苦笑的摇头,太上皇岁数大了,老糊涂了就由太上皇去吧。
按着太上皇的吩咐来,岁数大了就是老小孩,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就连最后,面对御史和百官的弹劾,新皇也是苦笑的给众位大臣赔不是,说岁数大了老糊涂了,大家别和他一般见识,啥是劳民伤财啊,建个宫殿,招几个道士能花几个钱啊,大不了朕和皇后每天只吃一顿饭,省的饭钱也够建个宫殿得了,众大臣连说不敢,还夸新皇是仁孝的天子,自此百官也不闻不问,任由太上皇折腾了。
三杆子对我说,其实太上皇也没怎么折腾,与其说是太上皇的折腾,还不如说是新皇对太上皇的仁孝。
别看新皇对太上皇百依百顺的,太上皇的许多无理要求,都被新皇同意了,可不知道咋地?太上皇要求,召回高大伴的要求没有接受,可见新皇也并不糊涂。
三杆子对我说,也正如野史所说的那样,太上皇巡幸回来,就住不惯原来的皇宫,到了最后就更是闹着嚷着,要求新皇给他盖个大宫殿,这也就是刚才说,百官反对弹劾的原因,最后新皇和皇后每天只吃了一顿饭,节省的饭钱为太上皇修了座宫殿,太上皇命名为长生殿。
尽管新皇没同意,太上皇的要求,把高大伴给召回来,可却同意了太上皇的请求,命人从马嵬坡,把贵妃娘娘的棺椁给挖了出来,其实哪里来的棺椁啊,当初贵妃娘娘被匆匆处死,白布草席裹身匆忙下葬,这也是新皇的仁爱,还破例让太上皇亲自带人,把贵妃娘娘给请回来了。
太上皇眼瞅着,当年贵妃娘娘的衣服还在,贵妃娘娘最爱的白玉镯在,金镯也在,金钗也还在,只是红颜不在,太上皇哭得像是个孩子。
后来太上皇,遍请僧道方士,寻求让贵妃娘娘复生之法,也就是野史说得,太上皇求长生术。
后来临邛的道士,是鸿都客有绝技。
竟然用贵妃娘娘的遗骨,外加和田白玉,天外的陨铁,地下的火石,海中仙山的玲珑,竟然真能为,太上皇雕琢了贵妃娘娘,栩栩如生,关节活动亦如常人,就连新皇见了,也跪拜参加,真如贵妃娘娘复生。
这也是后世诗歌中所言的,临邛方士,能以精诚致魂魄的缘故,只是可惜贵妃娘娘虽如莲花复生,可口不能言,不过据太上皇,第二天高兴地对,身边的小太监说,昨天夜里太上皇,竟然在梦里和贵妃娘娘相见了,太上皇还高兴着说的,有鼻子有眼的。
太上皇说,是临邛的方士道士做法,太上皇晃晃悠悠地,去了海外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宫殿亦如长生殿,而太真就住在里边。
太真对太上皇言讲,这里是月宫的长生殿,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而那一天,正好是农历的七月七日。
没几天,太上皇溘然长逝。
新皇问讯赶到时,唯有小太监哭的像个泪人,胡言乱语的说,是贵妃娘娘把太上皇接走了,太上皇还没有死,他们是去月宫团圆了。
新皇也哭的像个泪人,此时的宰相在一旁言说,这个小太监伺候,太上皇尽心尽力,太上皇也使唤得顺手,为了表示新皇的仁孝,就让这个小太监,去下边伺候太上皇吧。
然后新皇哭着,要厚葬太上皇和贵妃娘娘,然后又哭地跟个泪人似的。
远在巫中的高大伴,闻听太上皇已死,也北望嚎啕痛苦,吐血而死。
新皇闻听手下人的禀报,也命人把高大伴拉回来,葬在太上皇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