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手中有粮心不慌
这句话不单单是对英娘说的,也有对刘庆说的。怎么理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陈燮不管这个。说完陈燮便站了起来,拿起货单看了一眼道:“今天是最后一天了,搬完这些货,这些辽东人都打发去龙口和奇山的码头干活吧。怎么安排,跟文八斤说。知根知底的留下,负责运输一些不宜让外人看到的东西。”陈燮所指,刘庆知道是钢材和一些军火。这才是每次陈燮最看重的货物,而且数量极其庞大,必须用信得过的人,蚂蚁搬家似的送进仓库。
“东家放心,我都记下了。”刘庆赶紧答应,识趣的后退两步。陈燮在原地转着圈子,边上的人也不知他在琢磨啥。这个时候的陈燮,实际是在想着,是不是要下一趟江南,左右有相当一段时间没啥大事情可发生。
刘庆也是有危机感的,陈燮现在的家当,不再是相对单一的联合商号了。文八斤的工程队,加上这一次招募的工人,能有上万人了。规模次一点的是水泥厂和窑口,怎么也有个五六千人吧。铁匠作坊也有三四千号人,玻璃作坊加上这次招募的,也能有五千来人。还有个制衣作坊,也有近千女人在干活。这一次招募的人里头,大概有一万人进入了各个作坊和工程队。剩下的人多数被安排去了奇山和黄县,干啥呢?屯田!为了即将来临的连续的大旱,储存足够的粮食应对变化。手中有粮心不慌啊!
刘庆作为执行者,是不知道陈燮这么做的用意,他只明白陈燮是想显示一下肌肉而已。更深一层的意思。谁都没想到。
“城外还有多少难民?”陈燮停下脚步问了一句,刘庆道:“还有不到一万人的样子,这些人估计是准备回辽东。以在下之见,帮着处理了大半难民,就已经很够意思了。”
陈燮笑道:“地。关键是地。有地才能更多的安置难民,你说说,现在有多少地了?”
刘庆道:“回东家,具体的数字在雨荨姨娘手里,我这就知道个大概,不算奇山所和黄县。单单这登州附近,能有三万亩地吧。”
“少了,还是少了。有银子别留在手里,赶紧撒出去,买地。就算再贵。也买。买下来不着急耕作,撂荒半年都不是问题。关键是先修水利,然后是打井。商号的事情,今后你抓个总就行,不要事无巨细都去关注,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买地的事情也一样,交给专人去做,但是不能交给某一个人一把抓。要相互制衡,控制及时。账目上盯的紧一点,关键是建立一个制度。在这个制度下,大家各司其职。刘庆,现在你才管这么点事情,将来地盘更大了,你这样得累死啊。”陈燮不紧不慢的一番话,刘庆听了心里暗暗欢喜。
“明白了。我知道该怎么做。”像刘庆这样的人,不怕累。就怕得不到陈燮的信任。现在陈燮摆明,依旧信任如初。并且关心他的身体。刘庆心里也明白,随着各个作坊的规模不断加大,联合商号这个曾经的主体,渐渐的会不是主体。当然现在这个问题还很遥远,但是大趋势是这样。联合商号将来更多的是起一个网络平台的作用,真正挣大钱的,还是那些作坊。水泥作坊,食品作坊,铁匠作坊,铸造作坊,玻璃作坊,制衣作坊,窑口,工程队等等这些产业,才是支撑陈燮未来的基础。还有一些特别的作坊,还没有算在呢。比如火药作坊,军器作坊,这都是比较特殊的部门,刘庆都插不上手,归长生管着。
实际上陈燮比刘庆遗憾的多,这个时代办企业,只能是拿人来堆。挣点银子不容易,要养那么多张嘴,才能把作坊办起来。各种无语,陈燮只能当着看不见。
……………………
一支车马队缓缓的走在大道上,马蹄踩在水泥路上,发出清脆的声音。十几个彪形大汉,人人胯下一匹骏马,护着六辆马车,朝张家庄的方向而去。远远的看见一个路卡的时候,车马队停了下来,一名大汉翻身下马,大步上前,眼睛落在卫兵手里的步枪上。
“这位军爷有礼了,我等是来自山西的商人,掌柜的特来拜见陈将军。”
张家庄现在是陈燮的老巢,周边的土围子已经重新修好,外头砌上砖墙,路上设了哨卡。不是谁想进庄子就能进的,之前的各个作坊,都搬出庄子了,另外寻地方盖了厂房。
天气热的厉害,陈燮只好放弃他的江南之行,打算等秋天凉快了再去。后院里树荫间,陈燮修了个亭子,水车把下面水池里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