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政府发现无法阻止日本派兵,那么也只好寄希望于日本人的出兵行为不会对自己有太大的影响,因此回复小村寿太郎:“我朝以朝鲜王请救,派兵前往,此照抚绥藩服成例,乱平之后立即班师。贵国不可派出重兵,而且朝鲜王当初还未向贵国要求请兵。故贵国之兵,不必进入朝鲜内地。”
而这边袁世凯从朝鲜发回的电报让李鸿章认为,日本的确是派兵了,不过日本派兵正如杉村浚所说,只不过是为了护送大鸟圭介回朝鲜另外“调护使馆”,充其量也就数百人而已。
6月9日,八重山号抵达仁川港,大鸟圭介在海军少佐向山慎吉率领陆战队400人的护送下抵达汉城。
同日,太原总兵聂士成率领的第一批清军910人,于牙山海口登陆,驻扎牙山县。
6月11日,直隶提督叶志超率领第二批中*1055人在牙山海口登陆,也驻扎在牙山县。
6月12日,大岛义昌的第一混成旅团先头部队在仁川登陆,次日进入汉城。
李鸿章傻眼了,你这是调护使馆?你这是别无他意?我这边出兵平乱也才出兵2400余人,你来8000余人保护公使,你特么逗我?
李鸿章这边正傻着眼,大鸟圭介也傻眼了,东学党起义居然平息了。我裤子都脱了你就让我看这个?
原来朝鲜这边见日清两国都派兵,双方这一副一言不合就要在自家的土地上开打的样子立刻怕了。
朝鲜政府马上处置了引起暴*的官员,将全罗道观察使金文铉流放,古阜郡守赵秉甲监禁。另外派江华枪炮队400人及京城、平壤监营兵2000人增援,并任命严世永为三南招讨使,与新任全罗道观察使金鹤镇一起,协助洪启薰对起义军招抚。
而起义军得知日清两国出兵,知道再这么下去就无法收场了,于是同意与政府协商,双方于6月11日签订停战条约《全州和约》。
这东学党起义已平息,无论清军还是日军都没理由继续逗留了,必须得撤啊。
现在双方都在那大眼瞪小眼的傻在那,这下怎么办?
这个时候大鸟圭介发挥自己的作用了,为了将清军拖在朝鲜境内,他按照伊藤博文的指示,明知清朝根本不可能答应也硬是提出了一个“清日共同促进朝鲜内政改革”的提案要把清国拉上谈判桌。
“在这种突发状态下谁的脑子更清醒,谁的目的更明确,谁就能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行动。”接到发回的电报的约亨这么评论道。
自从日清军队在朝鲜登陆后整个欧洲也在观望之中,而如果双方发生战争,应该作何动作也是各国都在讨论的重要问题。
德国自然也是如此,而德国政府和欧洲其他政府普遍认为这仗打不起来,就算打起来了,日本人也没有胜利的可能。
约亨这边自然是持相反态度的:“现在朝鲜的暴*已经平息,如果日本人不想打,一定会马上撤军,同时也会让清国撤军,但是现在他们尽一切可能想把清军留在朝鲜境内,那么很显然,日本人一定是想要开战的,因为这样他们就能将开战的责任推到清国的头上。”
“可是日本和清国开战没有胜利的可能啊。”卡普里维的看法和大部分欧洲人的看法是一样的。
“我不知道日本和清国开战的获胜信心是从哪来的,但是很显然,如果清国那边有明白人的话,应该立刻从朝鲜撤军,这样日本就没有继续留在朝鲜的借口了。现在整个欧洲大部分人都不看好日本,如果再没有一个合适的借口,日本的情况就会非常的糟糕。”约亨自然明白知道日本人的下一步会怎么走。
“所以日本必然会努力阻止清军撤军,而清军不撤军,甚至反过来继续增兵,就等于落入了日本的圈套之中,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日本人的准备远比清国充分,至少在这一点上,日本人赢了。”施利芬对约亨的意思理解的很清楚,以早有预谋对毫无准备,至少在计划上日本胜清国不是一星半点。
“对,清国对即将到来的战争毫无准备,而且整个欧洲都认为日本人不敢和清国开战,那么清国自己估计也是这么认为的,那么就更有可能落入日本的圈套,情况就会一步步按照日本人所设想的那样发展。”
“但是这样也依然也不能作为你判断日本会在这场战争中获胜的依据的,约亨”腓特烈三世发问了。rs
,阅读请。</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