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提出将3b铁路延长至波斯湾的要求不出所料的遭到了英国政府的坚决反对,而德国方面的态度也很明确,铁路可以由德、英、土三国分段建设共同管理,这是德方最大的让步,但是终点必须修到科威特。
双方僵持不下,谈判一时间陷入停滞。不过反正修铁路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完成的事情。而赫尔戈兰岛现在在德国海军的眼中都开始价值下降,甚至海军开始围绕着赫尔戈兰岛不在德国控制之中的情况制定作战的计划方案。所以德国人一点也不急,要急的也是英国人。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人一开始的热情迅速降温,会谈进入了双方每天都谈,但是都谈的是些鸡毛蒜皮的废话,实际内容毫无进展的垃圾时间。
于是腓特烈三世和马沙尔将自己的注意力重新放到了日常工作中去了,外交大臣比洛也在看到会谈短时间内没法取得成果的情况下回国,留下德国驻英国大使和英国人扯皮,而这一切则更是和约亨没有半点联系了。
斯图加特,这个德国高新技术和重工业集中的重要城市,也是约亨手中的几个重要产业的总部所在地,因此斯图加特也成了约亨推动下的德国基础建设的重点,铁路、公路网络在这里交汇,便利的交通、高技术产业的聚集带来的变化丝毫不比身为帝国政治中心的柏林和帝国海运中心的汉堡要来的小。
而这里也可以算的上是德国电气化程度最高的地方,无论是电话、电报还是电力,都是约亨最为重视的技术之一,在推动德国电气化普及这一点上约亨和历史上的威廉二世态度完全一样,不惜代价,不计成本。
马沙尔就任德国首相后依然延续了卡普里维时期对德国电气化进程的支持则是帮了约亨的大忙。而电气化的推行也让德国的各个方面都有了不小的变化。
电灯在大城市里也已经不是稀罕物了,工厂、道路的照明系统电力化,电灯在中产阶级家庭也已经是常用物品。而约亨捣鼓出来的电风扇现在在德国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件了。
电力的应用让德国大城市的夜晚开始亮起来的同时。对发电量的需求也在节节攀升,这又反过来促进了德国对发电站的建设投入。
奥地利丰富的水力资源和阿尔萨斯-洛林丰富的煤炭资源则为这种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而像柏林、汉堡、维也纳这些德国城市之间的信息交流已经不再是只能通过电报了。电话线路的铺设让德国人有了新的通信方式。
虽然远远达不到后世那种电话进入每家每户的水平,电话机和线路铺设也不是一笔小钱,但是对有钱人来说电话的优势可比电报要高得多,所以电话的普及率还是在不断的上升。
而电报站也增加了电话服务,让普通收入的人也可以付个电话费就可以使用电话站内的公共电话,直接联系别的城市的朋友。
斯图加特也是推行电气化的直接受益城市,没有电就等于没有高精密击穿,没有了提高生产效率的办法。作为工业中心和高技术产业中心。斯图加特自然是最初的建设重心。
德国在大力发展,其他国家也没闲着,尤其是有钱任性的美国佬,西屋公司的交流电机和电力传输设备的产能都已经不能满足美国的需求了,美国人还跑到德国来找西门子公司订购。在得知西门子公司能够交付的设备数量也有限的情况下还耗费巨资购买专利进行仿制。
这种情况下德国又怎么能放慢脚步?虽然投入巨大,但是有着特斯拉、帕森斯这样的牛人,德国的电气化进程要是还是只能达到历史同期水平,并且被美国人甩到后面那才叫丢人了。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德国花费了大量资金,约亨自己也没攒下什么钱。交流电传输的专利费虽然在爆炸般增长,但是这些钱到约亨手里没多久就会被技术研究部门给吞掉。
特斯拉的电力驱动高精度机床,帕森斯的50兆瓦蒸汽轮机发电机。甚至为了帮助帕森斯的蒸汽轮机加工高强度的转子和主轴,约亨还开始让自己的船厂开始研究万吨水压机,这些研究项目都是巨大的吞金兽,这来钱快花钱也快的日子让约亨痛并快乐着。
这一次约亨再次跑到了斯图加特,这次跑来可不是看飞艇的,也不是来看斯图加特电厂刚刚投入运行的10兆瓦蒸汽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