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提出了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面的对立,并且在不断的转换着,如说:“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等诸多对后人影响很深的论点。
老子出关时,函谷关关令尹喜强求他著书,老子写下了道德经五千文,为后人留下了这一笔旷世的财富,然后飘然而去。有人说他在秦国隐居,有人说他进深山修炼,后面就不为世人所知,只是传说他的寿命很长,几百年后还有人见到他。
今天看来,人们还真的感谢那位六老子著书的尹喜,要不是他的执着,这位旷世奇才恐怕在世上就难以留下支言片语了!
老子创造了道家学派,而道家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渐渐又分为道家和修真两大派别。
道家学派影响了中国上下五千年,上至宫廷,下至民间,无不对它信奉敬畏。这一点从各个朝代的建筑和文字中都可以看出,道家在中国历史上站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可是对于修真,人们却知之甚少。虽然各个时期都有大量的传记和民间传说,可是这也只是些夸大其辞的说法,掀起的只是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真正的修真,人们却永远只是猜测,普通人更是无从知晓。
依曾记得,昨天晚上在《修真起源》看到过这样的记载,人们创造的神仙大概有这样几个类型:
幻想类:《庄子?逍遥游》里记载:藐姑射之山,有神人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列仙传》也有记载:偓佺者,槐山采药父也。好食松实,形体生毛,长数寸,两目更方,能飞行逐马。皆至二三百岁焉。
传说类的人物:如黄帝,在首阳山采铜,在荆山铸鼎炼丹,有龙来迎接他上天;还有彭祖,据说是活了八百多岁,最后连他门前的两只虎都升天成仙了。
历史人物:姜太公虽然没有成为大仙。可是据说他操管着对神仙的生杀大权。还有那个帮助越王勾践灭吴的范蠡。是姜太公的弟子。据说也成为神仙。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关羽,他死后被历代人敬仰,在中华大地的每一个地方,大多庙宇里都有他的身影。更何况八仙过海中的八仙。更是让普通人津津乐道。
众多的神仙,尤其是历史类先人,具有极强的诱惑力。于是寻找名山大川修炼仙术的人,在历史各朝代都几度兴起,虽然成仙的没听说几个,可对于当时的医学和养生学来说,无疑是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后世提供了许多修炼的方法。
想到这里,依曾觉得自己想得太远了。有些不着边际。自己重生后,就莫名其妙的有了一种神奇的功能,接着又发生了城隍庙碰见玄安真人的奇遇,到现在能够通过打坐、冥想进行修炼。这一连串的不可思议,开始左右依曾的思维。让她知道,自己前世对人生世界的认识,不过是井底之蛙而以,这个世界上处处都充满了玄机,只是自己没有接触到而已。
屏气凝神,她翻开《道德经》的内容,默读起来。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巳;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也。”
读到这一章的时候,依曾禁不住读出声音。她觉得这一章是对那个乞丐最好的诠释。天下人都认为是美丽的东西,其实它也有丑陋的一面;即使在慈善机构里捐款最多的善人,也有可能是个罪孽深重的恶人。
老子通过他对日常的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阐述了世间万物的存在,都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论述了方式都有两个方面,它们既对立又统一的规律。
从这一点上,依曾就可以找到为那个乞丐开脱的理由。大家都认为不好的人,他也会有自己发光的一面。更何况这个人出口成章,句句玄机,不应该受到社会和大家不公平的对待。那个人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老子所提倡的“清静无为”呢?
还有那乞丐在雨中的情景,这个人是不是一个得道的高人呢?即便如此又何必自甘堕落,沦落到乞丐的地步?更何况修真者修炼时,都选在名山大川,那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