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义兵合作,在封建士大夫之中,这样的开明人士非常难得。
在军事上,明朝大多数文官都一窍不通,但也有个别人会打仗,张家玉就是其中之一。他不仅在江西打败过金声桓的部队,在历史上还对抗李成栋入侵广东,带着一群乌合之众和清军奋战,在局部甚至取得过胜利,最后虽然兵败生死,也是虽败犹荣。
张家玉在广东混不下去,又有志报国,一心要去前线与清军作战,和汪克凡一拍即合。汪克凡对他只提了一个要求,把一万义兵裁减到两千人,择其精锐独设一营,就会为他提供将来的粮饷。
两千人?也行!
张家玉当然明白,从广东千里迢迢北上,带太多的部队肯定不现实,走精兵路线才是正确的。
说干就干!
要带这两千人马北上,还要处理很多具体的事情,比如其他的义兵如何安置,向朝廷讨要武器装备和开拔银子,再给这支部队要一个正规编制……,这些东西不要白不要,而且可以接着讨要粮饷,士兵伤亡后也能得到较为优厚的抚恤等等,都是关乎军心士气的问题,必须解决。
张家玉今天回兵部,就是来办这些事情的。
好容易等到上班高峰过了,大家陆陆续续向衙门走去,张家玉也不再骑马,跟在人群后面进了丁魁楚的总督府。
地方官衙门一般都是办公居住两用,丁魁楚的总督府也不例外,前后几进的院子,被朝廷六部各自瓜分,一个部占一两个跨院,一间房子上挂个门牌就是一个司,好在六部的人员都没有凑齐,勉强也能挤下。
兵部在六部中地位居中,但眼下属于战争时期,兵部就比较强势,独自占了两个院子,张家玉前些日子来过几趟,还算熟门熟路。
他直接找到兵部的文安文侍郎,简单客套几句,介绍了一下情况,又拿出一封疏文,请他批阅。
文安是汪克凡派系的人,前些日子才刚刚出任兵部侍郎,和新安县令陈兆安一样,都是为了隆武帝移驾桂林,汪克凡派系才突然发力,保举文安抢到了这个官职,虽然隆武帝已经确定移驾桂林,这个兵部侍郎也不会还给南方派系。
兵部侍郎等于兵部的副部长,一般有两个,受兵部尚书领导。由于兵部尚书郭维经已经入阁,有更多重要的工作要做,所以不管兵部的日常事务,文安在兵部就能当一半家。
张家玉平常来讨要粮饷,文安和他没什么关系,当然不会帮忙,现在有汪克凡打招呼,情况就不一样了……所以张家玉的事情办得很顺利,对他的所有要求,文安都全部同意,除了银子给的少一点,各种武器装备都足额调配。
“张给舍(给事中的俗称),拿了银子之后,尽快离开广东,不要让我难做哦。”大家都是自己人,文安笑嘻嘻地开起了玩笑,但他说的也是实情,兵部是南方派系的地盘,文安刚刚上任,也有他自己的难处。
对文安比较有利的是,花了这笔钱之后,就解决了那一万义兵的大麻烦,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对其他人也好解释。
“下官也想早日离开广东……”
张家玉刚刚说到一半,突然传来一阵争吵的声音,好几个人抢着说话,一声比一声高,越来越激烈。
怎么回事?文安和张家玉一起迈步出门,循着声音找去,却见兵部的院子外面围着一群文官,正堵着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文官大声吵嚷。
“朱天麟,你这士林败类,还有脸说这样的话!”
“是啊!张献忠火烧凤陵,是我大明不共戴天的仇敌,岂能招抚?”
“真真是昏了头!当年又不是没有招抚过张献忠,不过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罢了,岂能重蹈覆辙……”
这一群文官义愤填膺,好像要把人群中的朱天麟撕碎,朱天麟却语声绵软,温文尔雅。
“此一时,彼一时,满清势大,只有招抚张献忠,才能与之相抗……”
朱天麟是苏州人的代表,外柔内刚,说话一向不急不忙,但认准的道理却从不会轻易让步,虽然在几十个人的围攻下,也面无惧色,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
ps:张家玉和朱天麟的事迹被历史掩埋,几乎已经被人遗忘了,很希望能写出两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奉献给各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