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可喜、佟养和带着四万多人马,急匆匆赶来救援衡阳,半路上却不停收到噩耗,先是勒克德浑被楚军击毙,接着是衡阳城破,耿仲明身死,清军几乎全军覆没。
说是几乎,是因为水师及时跑掉了,还顺便救出来两千清军,本来以他们的运载能力,两万人也能轻松运走,但楚军破城的速度实在太快,转眼间就杀到了码头,水师战船只好解缆起航,把成千上万的清军扔在岸上当俘虏,自己跑回了长沙。
得到这支水师之后,尚可喜拥有了足够的战船,不用再搞什么水陆并进,全军都可以乘船统一行动,但是,尚可喜反而在长沙附近停了下来,不敢继续南下。
勒克德浑和耿仲明都完蛋了,现在再去衡阳没有任何意义,让尚可喜头疼的是,是就此留在长沙,还是转头撤回武昌……留在长沙,担心打不过明军,把自己这四万多人也搭进去,撤回武昌,又担心背上未战先逃的罪名,成了丢失湖南的替罪羊。
好在智顺王的名号不是白叫的,尚可喜很快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把四万多清军摆成一个奇怪的大雁阵,平行部署在湘江两岸,一方面层层设防,抵御明军的进攻,另一方面则随时准备上船,一旦情形不对立马就撤,反正明军没有水师,是打是走,主动权全在尚可喜手里。
“什么狗屁大雁阵,哪有这么打仗的!”
接到斥候的报告后,立刻命令发起进攻,大雁阵听上去高端大气上档次,其实却是抱头挨打的做法,兵力重叠部署,没有反击能力,就等着敌人来进攻,而每条防线上的兵力又相对薄弱。楚军可以集中优势兵力,从容地将其依次击破,甚至还可以出奇兵迂回穿插,攻击大雁阵薄弱的侧翼。
尚可喜摆出这么一个怪阵。明显有随时逃跑的打算,汪克凡决定成人之美,把他打疼,打残,打跑,打得不敢再轻易踏进湖南,不敢再出武昌府一步。
长沙会战就此展开。
战斗开始后,楚军势如破竹,连克渌口(今株洲)、湘潭等要地,兵锋直逼长沙。在岳麓山西侧与清军展开激战,岳麓山是守卫长沙的门户,也是尚可喜最重要的据点,明清两军在这里展开了殊死搏斗。
清军最终战败。
尚可喜的天助兵同样善于使用火器,把大炮架到了岳麓山的山顶上。山后隔着湘江就是长沙城,随时能得到城中的支援,清军可以说占尽地利,但很快还是败下阵来。
士气!在这个年代里打仗,士气尤其重要,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说的这个道理,楚军乘胜而来,士气正旺,清军却因为衡阳之战的失利,士气低迷,军心不稳。
因为没有信息渠道。普通士兵对战场的形势一般没有概念,不管大雁阵还是小雁阵,执行长官的命令就是,这一仗到底谁胜谁负,大家心里都没底。但是,他们通过朴素的比较法,很快确认这一仗难以取胜——天佑兵加上勒克德浑,都不是明军的对手,只凭天助兵自己,又怎么可能打赢这一仗!
连尚可喜都做好了随时开溜的准备,底下军官士兵的表现就可想而知,他们虽然占据地利优势,也被明军杀的落花流水。
见到形势不利,本来就没打算死磕的尚可喜立刻下令撤退,大雁阵终于显出了它的效果,四万清军平铺在湘江两岸,撤退上船井然有序,比衡阳之战的表现强了不知多少倍,楚军虽然奋力冲杀,也只截下来一个小尾巴,三千多人而已。
岳麓山上,清军已经走得干干净净,几门来不及运走的大炮也被炸得歪七扭八,只能当废铜烂铁处理,汪克凡陪着刚刚赶来的庞天寿、马吉翔、施琅等人登上山顶,俯瞰脚下的湘江,遥望对岸的长沙城。
湘江水面上,大大小小的清军战船正在仓皇北逃,因为满载着士兵和军械,所以船身显得非常笨拙,移动的速度很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战船已经变成了没有战斗力的运输船,犹如一个个任君采撷的*美女。
施琅的眼睛早就绿了,急得直搓手:“嗨,我哪怕有十只快蟹,起码也能截下好几千鞑子!”
这话说得有些一厢情愿,如果楚军有水师,清军绝不会这么大咧咧的坐着船就走,免不了还有一场恶战……但是,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