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信北好奇,走到柳安身边,柳安从江信北走进院子就知道了,摇手让江信北噤声。
江信北跟着柳安往里看。
“你们知道外面人家,晚上用什么来照明?”
在村里,晚上的照明,一般都是枞膏火,家境好些的是煤油灯,再好的也不过是汽灯,伍郎雄这个问题实在是太简单了。
这么简单的问题,朝好的说就是,一个大男孩迫不及待地说道:“白炽灯。”
伍郎雄摇摇头,在众人身上扫描,这些孩童实在想不出什么比白炽灯还好,几十双眼睛随着伍郎雄的目光移动。
“如果一个人离家远,又有重要事情急着告诉家里,城里人怎么做?”
伍郎雄没有解答前面的问题,接着提出另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比前面的更难想到,一时之间,孩童露出向往的神色,七嘴八舌之后,期待伍郎雄的解答。
这让伍郎雄兴致勃发,说道:“在城里,这两样都很简单,只须把一根细线拉扯一下,整个房屋就会亮如白昼。相隔千里,只须摇动几下铁壳子,拿着葫芦一样的东西说话,家里人就会知道是什么事情。”
原本还显得很空乏的想象,结合伍郎雄的话语,孩童的想象世界里多了些具体的景象,场面安静得几乎可以听到每个人的呼吸。
伍郎雄无疑具备作为教师的潜质,见孩童们听得入神,顺势又说了些铁壳子不用牛拉马牵也能走路,而且比马跑得还快的事情,更让孩童兴致大增。
柳安虽然把孩童交给伍郎雄,也不是真正放心,期间悄悄地隔着板壁观察几次,见孩子们听得入心,对伍郎雄有些小意外。
孩童兴致上来,没人想到要出去嬉闹,伍郎雄接着讲述程门立雪的故事,时间早过了课间休息,教室里的人毫无察觉。
柳安和江信北没再去打搅伍郎雄和孩童们。
柳安问问江信北最近的做什么事情,江信北问问柳安家里有什么需要帮忙,尽管吱声后,柳安趟到竹凉床上,江信北拿来小凳子,坐到柳安边上。
“你觉得郎雄怎么样?”
现在村里的学童多了,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柳安有了找帮手的想法,想听听江信北的看法。
“还好吧,听说他爹不让他出去读书了,我觉得他来帮先生也该不错。”
伍泽猎不让伍郎雄外出读书?柳安还是第一次听说,心里的念头明朗起来,暗地寻思,看看什么时间合适,去找伍泽猎探探口风。
伍泽猎培植伍郎雄读书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将来能混个好差事?现在又不时兴科举,做官是要讲机遇的。而且一个大村庄的私塾先生,收入不见得比到城里找份差事的待遇差。
“他爹,来帮帮忙。”石平汝朝柳安喊道。
前院因为有树枝和土墙的遮挡,已经阴凉下来,柳安躺在竹凉椅上,思想却信马行空,没有用心听江信北说些什么。忽然听到老婆的叫声,心里不由一恍。
家里的事情,江信北在这,自然不用柳安劳动手足。
“婶娘,什么事情,我来帮忙。”
习以为常了,石平汝没客气,指指家里的地窖,“帮我把红薯搬出来。”
江信北在柳安家读书的时候就经常偷吃柳家的红薯,知道柳安家有两个地窖,都是用来存放红薯的。
这些红薯有些是柳安自家的,有些是学童家送的。石平汝一直把主粮和红薯之类的杂粮混合使用,这么多红薯除了有些时候,分发给孩童充充饥外,还有的就只能乘着天气好,把它们制作成干粮,像红薯干红薯片之类的。要不,放在地窖里久了,免不了要坏掉,烂掉,那就太可惜了。
江信北下地窖,往外垒红薯,石平汝在外接,有了两大挑,差不多了,江信北和石平汝各挑一挑,走出窖屋。
正在这时,柳香玲背着竹背篓回来。
背篓的两条索带从柳香玲的双肩往下,紧紧勒住。并不显样的前胸,在勒索下,仿佛初具规模。柳香颖头发满是汗渍,抬头见母亲,叫了声:“娘。”对江信北却视而未见。
看到女儿的样子,石平汝放下挑子,赶紧上前帮柳香玲把背篓卸下来。
柳安打来冷水,柳香玲洗过冷水脸,那脸色粉嫩红晕,弹指欲破。
柳安望向女儿大生怜惜之意,一丝遗憾随即又涌上心头,可惜是女儿身,要是个男孩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