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陛下的心意,我已知道,请任大人转告陛下,老臣,有一茅舍,一方菜园足矣,不要那许多的银钱。陛下自登基以来,四海承平,没有雨旱灾害,国库刚刚充盈,不可为了老臣如此浪费。”
任屯叹道:“陛下早知先生必不肯受,所以让我带了医官,来给先生诊治,请先生无论如何再不要推辞。”
乐恢笑道:“这个还是可以的,我这个病人总不会把医生推出去的。”
医官为乐恢开好了药后,道:“先生,不可太过操劳,每天只可适当的运动,吃食可清淡些。”
乐恢捋着须髯笑道:“老夫此刻赋闲,定会听从医嘱。”
任屯道:“先生清苦,吃食自然是清淡的。先生,陛下吩咐说,先生病好后,陛下请先生再回朝做官。”
乐恢摇头道:“多谢陛下,老臣身体不好,再不想出去了。”
送走了任屯,乐恢每日按时服药,身体竟也有些好转,每日闲亭读书,也还算自在。
窦宪听到回报,说乐恢已回乡养病,便派人来找长陵县令,指示他想方设法,折磨,逼迫,威胁乐恢。县令本就对乐恢没有好感,如此,正中下怀。
便找人又把乐恢叫到了县府,见了面,劈头盖脸的问道:“乐恢,听说你勾结袁安和任隗想要陷害大将军窦宪,可以此事?”
乐恢一愣,躬身说道:“袁司徒为人公正不阿,任司空精明干练,我只是仰慕,却从未交往,又何来勾结之说呢?”
县令大吼一声:“胡说,你们同时上表,弹劾大将军,还说不是勾结,来人,把乐恢拿下!”
乐恢大怒道:“我是告老还乡的旧臣,你没有权力抓我!”
“好,我没有权力抓你,你就把你们勾结的证据讲出来,否则今天你休想回家!”
乐恢朗声说道:“我与袁公,任公不识,我们没有勾结,要说勾结,是你和窦大将军勾结,要来陷害我是真。也罢,我们去皇上面前评评理!”
“乐恢,你别拿皇上来压我,就算是我和窦大将军勾结又如何?现在朝中谁不知道,皇帝事事都得听太后的,而太后却事事都听大将军的。你说,你是不是上表弹劾王调、李阜还有司史校尉了?”县令一脸的不屑,指着乐恢的鼻子说道。
“不错,我是上表弹劾了,怕是因为这个吧,你才来逼问我,是也不是?”
“正是,王调、李阜都是大将军的好友,司史校尉是我的远亲,怎么,你有什么证明据就敢上奏弹劾,好大的胆子!”
“我乐恢若无证据怎么捕风捉影,胡乱参劾。王调让儿子强买强卖田地,致死了人命。他自己任用亲信当街打人,是也不是。还有李阜,他的官本是买来的,却不知进取,上报朝廷,利用得到的权利,大肆收刮民财,让当地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这都是争辨不了的事实。还有你那个远亲,哼哼,他与当地富户勾结,倒卖私盐,证据确着。你要的证据,好,这就是他们的证据。”乐恢略显得激动,他站直了身子,大声咳嗽着,却没有丝毫的妥协。
“哈哈哈!”县令大笑道:“乐恢啊乐恢,就算是你有证据又怎么样,皇上他管得了吗?你管得了吗?我告诉你,你参了也是白参,还是乖乖地在这儿给我想袁安和任隗的错事,若是写的好,我管你的饭,写的不好,今天你就要在这里饿一天了。”
乐己得知情况,便找了当地的众多有识之士,齐到县府求情。县令无奈,只得放人。一天折腾下来,乐恢病体加重,只感到时日无多,又感朝政无望,咳出了一口鲜血出来。
几天后,朝廷又下来旨意,拜他为骑都尉,乐恢苦笑道上书辞道:“仍受厚恩,无以报效。夫政在大夫,孔子所疾;世卿持权,《春秋》以戒。圣人恳恻,不虚言也。近世外戚富贵,必有骄溢之败。今陛下思慕山陵,未遑政事;诸舅宠盛,权行四方。若不能自损,诛罚必加。臣寿命垂尽,临死竭愚,惟蒙留神。”
乐恢看了一眼在身边的儿子乐己道:“你自小受我家训,要持君子之风,不可行小人之志,不得与奸邪为伍,我已无生望,不能以己之躯再为袁公招来灾祸!”
说罢双目垂泪,长叹一声,将手中的药,一饮而尽。
乐恢去逝,穿着丧服哀丧的弟子有几百人,百姓亦感他之德,悲痛不已,送葬之时,夹道相送,人人垂泪。
(后来,窦氏被诛杀,和帝掌权,乐恢的门生何融等上书陈述乐恢的忠心、气节,(和帝)赐与乐恢的儿子乐己为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