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一号,是里津市一中开学的日子。
早在前两天,苏信处理完华信公司的事情,召集全公司员工开了个会,部署公司下一步发展战略,定下今年下半年要将飞书推广至南召省所有的大学,然后从星沙市赶回到里津。
九月一号这一天,对于苏信而言,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如同以往般,天空还是乌青色,街道上冷清寂寥,苏信便起了床。
他盘着双腿静坐在床头,目光望着窗外的天空,怔怔发呆。
大多的时候,他都会想起夏桔梗,想起她离开的那一刻,还有那一句,如果可以,请不要念念不忘!
每每这时,苏信就会有一种快要喘不过气来的感觉,他的心脏像是被一块布条裹着,两头有两只无形的大手在使劲的拉拽,心脏紧紧绷住,随时要爆炸。这种感觉快要让他窒息,不过他早已经习惯了,就像每天都要吃饭一样习惯。
直到启明星渐渐隐去,乌青色的天空露出白色光束,东边的云层镶上一层金边,旭日朝阳渐渐爬上东山,苏信才挪动了下有些僵硬的双腿,然后有条不紊地穿衣,刷牙,洗脸,然后回到书房,开始看书。
摆在书桌上的,不是苏信马上要学的高二的新课本,高二的几门课程他已经全部自学弄懂了。
书桌上的是高三的书籍,大多残破老旧,显然是苏信多次翻阅造成的。苏信抽了一本高三下学期的数学教材,翻开封面,前面十多页都布满密密麻麻的笔记。
这是苏信的习惯,他喜欢在书本上做题目,演算推理过程,然后把一些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写在课本之中。虐待书本,有种成就感。
直到107页的微积分内容,才露出空白之处,苏信拿起黑红两支水心笔,边看边演算。
在枯燥繁复的演算中,时间悄悄地溜走。
到了早上九点半,妈妈谢小芬推开了书房,见苏信正聚精会神的做题目,心里很是欣慰,尽管她早就知道,苏信每天都五点钟起床看书做作业,但每次看到儿子如此勤奋努力,依然会感到欣慰,还有点心疼。
她走过去,溺爱的摸了摸苏信柔软的头发,说道:“儿子,妈做好早餐了,先吃饭吧,待会儿还要去学校报道。”
“哦,好。”
苏信放下笔,伸展了下有些僵硬的脖子,起身离开书房。
吃过美味早餐后,拒绝老妈陪同他一起去学校报道的意见,苏信独自骑着自行车,前往一中新校区——五荣冠!
五荣冠是里津市一中的新校区,位于新建的市政府大楼正对面的五荣山上。因为里津市政府搬迁过来,带动了这片区域的繁荣,如今的五荣山已被现代化机械推平,到处大兴土木,商业街,高档小区,高楼大厦林立。
五荣山早已不复存在,徒有一个名字而已。
九月初,天气炙热,艳阳高照。
苏信骑着自行车,沿着一块衔接一块的香樟树树荫,一路驶过这片在后世成为里津市最负盛名的经济区,不由地心下感叹:
不管在那个时代,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要以牺牲环境外代价,五荣山如此,三十六湾也是如此。
来到五荣冠校区,苏信在车棚里停好自行车,随着前来学校报道的学生走进校园内,汇成一股巨大的人流,大多学生对这块将要陪伴他们两年的新校区深感好奇,四下打量新校区的风景。
一进校门,便能看到一块巨大的石碑,伫立在一棵百年槐树下,上面雕刻着四个染着红漆的遒劲有力的大字——厉学力行!
里津市一中的百年校训——厉学天下博志之书,力行世间公平之事!
再往前走,是一个足球场,足球场入口也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足球场的历史。苏信也知道,在2000年,香港慈善家霍英东先生捐赠两百万给里津市一中,修建了这个足球场,为了感谢霍英东的善举,这个足球场被命名为英东足球场。
而在足球场的左侧,是宿舍楼和教师家属区,全是崭新的高档楼,右边是五座教学楼,环形结构衔接一片,中间是带喷泉的花坛,与之毗邻的是办公楼体育馆图书馆,三者成品字形。校园内种植了大片的香樟树,其间点缀着各类苏信叫不出名字的花树,环境优美,风景如画。相比于旧校区,五荣冠少了份历史积淀感,多了份现代化气息。
如此高端上档次的建筑格局,落在苏信这个从后世重生回来的人的眼里,也不落俗套。
他心下惊叹里津市一中的财大气粗。其实要说起来,近年来一中扩大招生,招收了大批交了建校费的学生,导致里津市一中这所百年名校的学生质量参差不齐,总体成绩下降,几次全市高校评比都没有拿下第一。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群学生口袋里的人民币,为一中装点门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只是稍稍打量了下五荣冠校区的环境,苏信便拿着成绩单,前往教务办报道。并没有出现什么差错,如他所料,他所在的班级是里津市一中唯一的一个文科重点班——422班。
那个时代依然流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信条。所有的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