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高兴,就有人倒霉。
太史慈的进展顺利,张杨可就郁闷了。
事实上,打从北上助战开始,他直在后悔,后悔不该千里迢迢的跑来淌这滩浑水。
河北乱局最的特点就是乱,如同六月的天气般,前刻还晴空万里,下刻就暴雨倾盆,谁也预见不到未来会发生什么。
盟军的四面合围之势被打破倒也罢了。联盟这东西,向靠不住,诸侯们各自为战,给被围攻者提供了诸多各个击破的机会,当年在洛阳如此,如今在河北也是样。
不过,盟军也不是点积极意义都没有,刘岱、曹cāo先后覆灭、败退,但终究是牵制了王羽的jīng力。若没有这两路敌军,也许遭受前后夹击的就是冀州军了,王羽的霸气加上张燕的贼猾,这个组合真是想想都让人心碎。
千辛万苦,提心吊胆,总算是在王羽抽身之前,解决了张燕,战局看似明朗起来。
可谁想到,王羽突然变身成! 了张燕,先是诱敌斩了颜良,然后方方的跑来议和,不等议和的结果出来,又调头就跑,口气跑出了好几百里,追都追不上。
看起来袁绍捡了便宜,可只有身在局,才知当家之苦。曾经财气粗的袁将军,此刻也穷的叮当响了。
冀州比青州富不假,可架不住冀州的官员多,兵也多啊!打仗,耗费就要成倍增长,官员要捞钱,士卒要吃饭。加上搬运的民夫,几百双手伸出来,十几万张嘴张开来,金山银山也只有被扫而空的份儿。
本来这和张杨没多关系。
他在袁绍之父袁逢手下当过差,和袁绍做过同僚,关系走得比较近。后来在诸侯讨董之战,又得袁绍之助,得了个河内太守的官职,等到袁绍入冀州后。两人就变成了半附庸关系。名义上,张杨是附庸于冀州,但实际上,他并不需要象臣僚那样,对袁绍亦步亦趋。
不过。前面步错了,后面就拐不回来了。
因为时心软,时贪心,他上了袁绍这条贼船,和王羽对敌,提心吊胆不说,现在连粮饷都供应不足了。
面对张杨的质问。袁绍轻飘飘的丢过来句话:清河富庶,且从贼者众,稚叔尽可就地筹集,此乃举两得之法也。
张杨对此很愤懑:去你娘的举两得。你这就是让老子做坏人去抢,自己倒把包袱给推开了。
愤懑归愤懑,军队缺粮断饷是肯定要完蛋的,他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心里自我安慰着:自家的兵马是仁义之师,只取自己需要的。不会扰民,就算扰,也不会扰得太重。
这么想着,他手挥,几十支征粮队出发了。
征粮队走在军前面,这样就省了来回运输的烦恼,走到哪儿,吃到哪儿,吃不了的都带走,张杨的算盘打得噼啪响。
结果,出事了。
“你看清楚了?来的果然是青州军?什么?白马银枪,是那个常山赵子龙?这人不是募兵未归吗?怎么就赶在这个节骨眼上冒出来了?这,这可如何是好?”张杨急得心头冒火,脚底冰凉,在军帐内走来走去,团团乱转。
他与冀州的关系比曹cāo、刘岱要紧密得多,多少知道些秘闻,比如:界桥之战,赵云的战绩。单挑打败丑,指引王羽攻破玄襄阵,连沮授这样的能人都阻止不了他,自己岂不危险?
怎么就让自己遇见了这么个狠角sè呢?
严格说起来,青州五上将,就没个是好相与的,至于王羽本人,那更是想都不要想,在洛阳还没见识够吗?
可张杨依然觉得很委屈,就是为了避免成为青州军的打击目标,他才选择了北路,让曹仁去当替死鬼,怎么还是没逃过这劫呢?
他哭的心都有了。
“使君,来的是青州军没错,是不是赵云还两说呢?再说,就算真是赵云,也没什么可怕的,他武艺虽强,可在前军万马之,又有什么样?要知道,他招募的都是新兵,反倒是青州五将最好对付的个。”
说话的是校尉杨丑,此人是张杨手下的首席将,却不是张杨的嫡系,他是河内人。如果忽略掉他眼闪过的那丝鄙夷之sè,他说的话倒也不无道理。
“倒也有理。”张杨心微微宽,可转念想想,却是搓搓手,叹了口气:“可仔细想想,他兵少,反而不美。若来的是于禁或徐晃,本将可向本初求援,现在却只能自行面对,棘手啊,太棘手了。”
“使君勿忧!”杨丑傲然笑,脸不屑之意:“区区赵云而已,丑不才,只消有三千步卒,必能战而擒之,若不能,甘当军法处置。”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