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培养难度要更大一些,毕竟需要保养、维修和装配飞机,比只需要把着驾驶杆驾驶飞机理论上要难得多,但即使这样,在三个月内2500名地勤人员也有模有样的开始胜任自己的角色。
事实上最初十条的航线和那10个机场就让航空队的新培养的熟练地勤人员捉襟见肘有点不够用,其中的每一个人其实都是中国民用航空的先驱。
航空队是用钱堆出来的部队,飞行员的月薪高达100元,是普通士兵的十倍,而借调到中华航空的飞行员,另外增加100元/月的飞行津贴,航空队地勤人员的月饷则是50元,借调到中华航空派驻各地机场的,则另增加50元/月的津贴。
随着中华航空正式投入试营运,中华保险公司也悄然成立,乘坐飞机旅行在这个时代绝算不上舒适,然而却高效,并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就跟王庚前世那些搭载俄罗斯飞船太空游的家伙一样,当然,使用最多的还是政界和商界的大佬们。
中华保险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财政部和交通部又各占了15%,接着是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各占10%,中华航空占了10%,中美石油公司占了10%,中华慈善基金会占5%,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正金银行各占5%、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占了5%、京绥铁路公司占5%!
中华保险的的承保范围五花八门无所不包,财产险是早就被人接受的事务,尤其的工厂的火险,车船险,航空险、邮件险、盗抢险等等,而人身意外险和养老储蓄型险在1917年这个时代却是超越了人们的见识。
中华保险的承保和理赔都有严谨而专业的认定手续,比如像纱厂投保火险,纱厂本身的消防安全就是重要的衡量指标,你的火灾防患措施越完备越安全,你投保的费用就越低,反之则高,直到拒保。
当时整个中国华商保险同业协会的成员不过59家,总的年收入在700万元左右,而注册总资本加起来也只有959万元,中华保险公司这个巨无霸的出现极大的鼓舞和壮大了民族保险业的发展,使得原本外资保险公司为主的中国保险市场掀开了一页崭新的篇章。
中华保险公司在承保大型厂矿企业的保险过程中很好的使用了分包机制,既控制了风险又让同业形成了良性的协作和联盟,整个保险市场一片欣欣向荣。
事实上,若不是中华航空揭开了民用航空的新篇章,王庚本来没有那么迫切成立保险公司,中华保险成立后的第一个大的承保对象就是中华航空,所有飞机和场站设备都投了巨额的保险。
换句话说,如果一架汉德利.佩季0/400失事,中华保险赔付的保险费足够买一架新的汉德利.佩季0/400,并且无论是飞行员还是乘客,每个遇难者的家属获得的赔付保险金将高达2万元,受伤或残废则赔付5000元到1万不等!
当然,坐飞机旅行的票价强制性的已包含投保费用1块钱,不同航线的飞机票价视航线的里程而定,此时铁路客运三等车厢的票价约为每公里0.012元,从济南到奉天的铁路里程约1085公里,而票价不过13.15。同样的里程,中华航空的飞机客运票价则为铁路的八倍,比如北京上海之间的航线,飞机票价格定为98元。
而最热门的京沪航线和上海-广州航线很快从每天各一架飞机对飞增加到了每天各两架飞机对飞,然后是每天三架次!即使这样,这两条最热门的航线上每天也只有48个有效客座可供出售,乘客的主体则是外国人、政界军界的大佬、工商业主和银行家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