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地理志》谓:“其法以五月五日聚百种虫,大者至蛇,小者至虱,合置器中,令自相啖,余一种存者留之, 蛇则曰蛇蛊,虱则曰虱蛊,行以杀人,因食入人腹内,食其五脏,死则其产移入蛊主之家。”
万蛊之皿,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又被称为“万蛊之器、万蛊之巢、万蛊之盆”等等,而暴虐无度的商纣王发明的“趸盆”,就是万蛊之皿的根源出处。
“你太累了,所以脑子里才有那么多怪想法。那些跟蛊虫有关系的难题,自然会由五毒教何家的人来处理。”丁峻回答。
他故意轻描淡写地化解方晴心中的忧虑,是不想令她越陷越深。司琴身上的诡异之处颇多,但若想保全婴儿,首先要保全孕妇,不能让司琴发生意外。
“好吧,但愿你是对的。”方晴无奈地点头。
丁峻远眺暮色中的托林寺,迦萨殿傲然矗立,令所有土林相形见绌。
他知道,那个大殿分为内、外圈。内圈包括中心大殿和四座小殿,中心大殿呈四方形,供有主体坛城和如来佛像,四周有回廊与四座分殿相连;外圈包括十六座殿堂,中间殿堂建设有转经道。外圈的四角还建着四座高十三米的红砖塔,平措杰布的藏经阁就在西北角红砖塔的旁边。
在藏族历史上,托林寺的地位举足轻重。寺庙在11世纪初由古格王国第一代王德祖衮的长子益西沃始建,作为古格高僧、西藏佛教后弘期著名译师仁钦桑布(958~1055)译经授徒的场所。1036年,古格王沃德及其兄绛曲沃从印度迎请曾任那烂陀寺、超岩寺首座阿底峡(982~1054)进藏,住锡托林寺讲经著述,弘传佛法,寺庙也随之扩建,初具规模。1076年(藏历之火龙年),在古格王赞德支持下,在托林寺召开了**大会,当时卫、藏、康等地区均有高僧前往参加,史称“火龙年大法会”,汉文史书称“丙辰法会”,成为西藏佛教盛事。由于阿底峡大师的住锡和火龙年大法会的召开,使托林寺蜚声全藏,成为中世纪西藏名寺。
能够在本寺跟随高僧修行密宗,方晴的身份也绝没有那么简单。
从那两把短枪的造型上,丁峻想到了一个身在尼泊尔的大人物。据说,那人深居简出,过着半隐居的生活,已经很少跟外人联络。但是,他的传奇故事却一直流传人间,被年轻一代奉为偶像。
“在想什么?为什么一直看这两把枪?”方晴低声问。
丁峻一笑:“没猜错的话,两把枪原先的主人应该是被称为‘亚洲之鹰’的游侠罗开,黑曜石是他从南极三百米冻土之下取得,成分独特,与地球上其它黑曜石有着明显区别,全部体积仅有成年人拳头大的那么一块。昔日有阿拉伯富豪出价五千万英镑求购这块宝石,却吃了闭门羹。没想到,时隔多年,它已经被解剖开来,作为你短枪上的装饰物。”
方晴大大方方地把枪递到丁峻手上:“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东西,请丁先生过目。”
关于“亚洲之鹰”罗开的传奇事迹,已经被某位香港小说家翔实记录,刊发出书,成了华语读者争相传阅的经典。抚摸着黑曜石枪柄,丁峻不由自主地再次追忆那只自由翱翔于亚洲天空的飞鹰。
曾几何时,罗开亦是丁峻心目中的第一偶像,钦佩得五体投地。
“家兄碰巧跟罗开先生有点交情,所以他就把黑曜石送给我,当做十八岁成年礼的纪念品。”方晴又说。
“令兄不会是‘亚洲山王’方千骑吧?”丁峻长叹一声。
“不好意思,那正是家兄。”方晴微笑起来。
方千骑与罗开,正是亚洲黑白两道最著名的两大游侠。罗开名声稍大,但他毕生钦佩的只有一人,就是方千骑。
方千骑最擅长盗墓,尤其是山中古墓、寺庙宝藏。据说他有一双天生的“寻宝眼”,到达某座大山后,稍加端详,就能判断出山中有没有宝物。
“失敬失敬。”丁峻苦笑,双手捧着短枪,交还方晴。
“家兄目前已经是半退隐的生活状态,常常说,老一代应该及时退出,给年轻人一些机会。这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原则,放之四海而皆准。我曾听他说起过你,虽然你们并未谋面,但这并不妨碍他欣赏你。等这里的事结束了,我想邀请丁先生去尼泊尔加德满都,给你们创造一个促膝长谈的机会,定会成为美谈。”方晴并不自傲,仿佛黑白两道眼中的“亚洲山王”亦不过是寻常人,不值得往自己脸上贴金。
丁峻感叹地回答:“那是我求之不得的好事。”
他们又做了一阵,刚要起身回寺里去,身后大路上烟尘滚滚,竟然又是阮风。
“喂,两位俊男美女,有没有兴趣参加我的烧烤晚会?托林寺吃素,我这边吃肉,还有烤鱼、烤虾、烤螃蟹、五花肉、鸡翅膀……”阮风从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