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大发现”的内容重温了一遍。
那一理论起源于美国科学家对地球内部的一次三批次、八波段深度扫描,扫描过程中,科学家发现在东亚的地底深处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地下海洋”,其水量相当于北冰洋。在物理学上,如果用锤子敲一下桌子,就会产生一个震动波,从敲的地方向四周传播,并迅速衰减。同样,通过研究地震波的衰减数据,地震学家可以知道地下岩石的坚硬程度,并推测出温度、含水量等一系列数据。
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地震学家维瑟逊和他的学生一起分析了近60万份地震波图,进而建立了地幔中地震波衰减的三维模型。他们发现,在东亚下面的地幔里有一大块区域会让地震波大幅衰减,但波速的变化却很小。按照物理学常识,那地方只有存在大量水才可以产生如此的效果。
维瑟逊在华盛顿召开的全球地理学精英大会上亲口说过:“水可以减慢地震波的速度,也可以大幅减弱地震波的强度,种种迹象可以显示亚洲地下的岩层中包裹着一个与北冰洋等大的地下海洋。”
在他的理论中阐述,这是人类首次在地幔里发现如此巨大的水体,维瑟逊的很多预测计算认为,理论上说,当海底的冰冷岩层沉入数千英里地下的地幔当中时,地下深处的高温会将岩石当中的水蒸发出来。当岩石中的水随着海底岩层一起下沉时,它是非常冷的,但是随着深度的增加,温度开始上升,岩层开始变得不稳定,就失去了内含的水分。然后水就开始上升进入叠加区域,那里变成了水饱和区。但是,那个位置看上去仍然像是固体岩石,而不是像地面海洋一样巨浪滔天。
维瑟逊将这个新发现的地下结构称之为“亚洲不规则大发现”,亚洲历来地震频发,该结构应该要负主要责任。地球表面70%都被水覆盖着,这些水有着许多的作用,其中一项就是为大陆板块的移动扮演“润滑剂”的角色。当亚洲地下的水脉都变为水饱和区之后,就完全失去了润滑剂的作用。
林轩绝不排斥“地下之海”的设想,因为他曾经历过雄巴村的寒潭事件,并亲身下寒潭去探索,进一步发现了那巨大的水底结构。
就在一小时前,他无法突破凝滞空气的场景与当时无法突破水底气泡的经历何其相似?
直觉上,他认为两者之间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换句话说,地球上存在的某些奇怪现象,仅有地域上的差别,那些现象本事是完全相同的,例如麦田圈、巨石阵、魔鬼区、金字塔、消失古墓、杀人丛林等等,既可以出现在埃及沙漠,又可以出现在南美雨林或是北美荒原,其本质完全相同。
广义来看,造成那些奇怪现象的原因也应该是相同的。
譬如埃及金字塔与玛雅人金字塔存在的意义是相同的,百慕大魔鬼海洋三角洲与中国西北无人区的“吞噬一切行动物体不留痕迹”是相同的,南美洲最尖端的汉巴尔道悬空杀人黑洞与冰岛的斯奈菲尔火山口上空的火焰黑洞亦是相同的。
诸如此类的例子太多太多,举不胜举。
更进一步说,以上仅仅是空间不同而本质相同,纵观人类历史,远古时代的某种超自然现象与今日的超自然现象也如出一辙,近代存在的著名“蝴蝶效应”,在远古时代已经无数次发生过。
有一个被举过很多次的例子可以证明以上的观点,《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中明确记载: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按字面解释,这段文字记录的是鲲、鹏、北海、南海的几个传说,明确说明北海巨鱼在适当的时候就能变身为大鹏鸟,并且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海去。
天下,是一个天下;世界,是一个世界;地球,是一个地球。
所以,任何局限于一时一地、一国一洲的物理学研究都是错误的,必须要将地球的时间、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那么,“亚洲不规则大发现”就有了非同凡响的意义,儒勒?凡尔纳在幻想中构建的地球内部模型就有了开天辟地、振聋发聩的巨大作用。
林轩作为组织的一员,对亚洲的地理、历史、人文、传统知识都有过广泛的涉猎,即使在执行单一任务时,也会将自己的思维广泛地散发出去,将各方面知识交融在一起,全方位考虑问题。
他为“地球轴心”而来,对“地下海洋”也有着巨大兴趣,甚至说,任何牵扯到亚洲安全、地球安全的事都是他所关心的。
“啊——那是什么?”他由急速奔跑中瞬间停步,向自己的左侧望去。
原来,他不知不觉已经沿着阶梯进入了一个山谷的狭缝之中,右侧肯定是坚硬的悬崖石壁,而左侧本该是同样的石壁,但他从沉思中清醒时,却发现左侧并非寻常石壁,而是一片立体的蔚蓝色海洋。
阶梯只有两步宽,但两侧的石壁和海洋却似乎高有万仞,视界尽头,不见其顶。
(抱歉各位文友,刚刚发现上传错误,271与270章节相同,题目不该是《蜂巢宇宙》,而是《亚洲不规则大发现》,已经改正,给您造成的阅读不便,请见谅。飞天2014.12.15凌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