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老祖宗一直都在强调的,难道说流传了数千年的智慧就没有道理了吗?
谁会知道这些所谓的技术人员当中没有间谍呢?他们都不爱国地从外面移民进来,这如何能保证他们会维护大清的利益呢?
顾问团在这个问题上,并不会有半点畏惧皇帝威视,一副据理力争的态度,大家似乎都习惯了这种举动。
当然,皇帝的纵容起了很大的作用。
顾问团简直就取代了御史们的职责,这对于御史们显然是个极大的打击,不过在老家伙们面前,哪怕是再铁口的御史,也不敢有什么过激的举动,这就是老家伙们的能量了。
道光其实也不在乎那些人是不是会维护大清的利益,他只是想借助他们的大脑而已,再者说了,大清也需要这种交流,这样才能保证进步,否则等自己离去,大清该如何发展?该如何保住这种领先?
所以,他认为这是在培养大清的造血功能,显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份高瞻远瞩的。
好在皇帝说一不二的性子在此事上也现实了出来,大家反对过了,皇帝还是乾纲独断,那也无所谓,反正自己尽力了。
说不定皇帝是对的,说不定他太过高瞻远瞩,所以大家目前还猜不透他的目的,所以大家就是走一步看一步的态度了。
至于将来,谁知道呢?
四皇子作为嫡子,显然是第一继承人的人选,不过看着皇帝的心思,似乎并不过分地看重四皇子,反而是六皇子奕訢更受宠爱一些。
当然了,六皇子的能力也是其中的缘由之一。
可是作为嫡长子出身的皇帝难道不更喜欢嫡子么?当然,四皇子也算是庶出,并不是正统的嫡支出身,不过现在,他的母亲身为大清继后,这位四皇子便有了嫡支的身份。
至于六皇子,看起来实在是年轻版的当今啊。
这位六皇子能力出众,学识渊博,允文允武,能得到皇帝的欢心,倒也不是什么难以接受之事。
两位皇子各有所长,大家谁弄不清楚皇帝的心思就是了。
不过关于储位之争,已经显露出了端倪,皇帝的按兵不动政策实在是让人有些担忧。
那么到底道光帝是怎么想的呢?
对于现在的道光来说,两个儿子,也算是各有所长,不过目前来说,老六似乎更合乎自己的心意一些,只是能力上显然并不足以驾驭这庞大的帝国,所以,他放任老六和老四的争端,想要赢得自己的欢心并不是最重要的,反而是自己的能力,学识,这才是最为主要的。
皇帝的心思谁也揣测不来,两位皇子似乎也是一副“各凭本事”的态度,因为他们知道皇帝最为厌恶的就是窝里横,所以拼命地想要做出一番成绩出来。
不过问题也就来了,在能力方面,六皇子奕訢完爆四皇子。
四皇子心情若是能好的起来,那就是见鬼了,不过他有两方面的强援,一个是后宫的势力,母亲是当今皇后,牢牢地掌控着后宫,另一方面就是师傅了。
四皇子的先生为左都御史、工部尚书杜受田,此人深受道光信任,所以对于皇帝的心思的揣测远远在其他朝臣之上。
杜氏一族自然也是显赫非常,作为读书人,他们是属于金字塔顶端的人物,曾经有过“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的美名,在士林,显然有极高的威望。
杜受田以科举传胪的身份入仕,又有庞大的家族支持,又有自身才华得到皇帝的赏识,其人为官一向勤谨著称,官声颇佳。
有这样一位先生,可见四皇子的优势所在了。
不过什么优势都抵不过皇帝的心头好,六皇子最大的优势就是皇帝的宠爱,当然,还有自己的才能。
所以,这才造成了双方势均力敌的局面,皇帝对于下面的风起云涌一副全不知情的模样惹得下面人心中吐槽不已。
道光的心思,哪怕是杜受田,他也不管说自己就是全然知道,不过事情没有走到最后一步,显然大家的机会均等,各自拼命表现就是了。
大清的储位之争倒也引起了一番波动,不过显然在可控范围内,皇帝似乎并没有任何的偏向,也不允许他们之间的恶意争斗。
所以,大清的运作还是一如之前,皇帝这下子满意了。剩下的,看戏就是了。
至于立太子什么的,反正自己还健康,再等等看吧,道光还没觉得自己到了要立继承人的地步。
道光二十年,第二次大清对英法的战争爆发,这次战争似乎并无迹象可循,一切都颇为地突兀,其实不然,有了上次的教训之后,英法这次显然有有备而来,虽然大清水师已经极力地在海上护送大清的商船了,可惜,在英法的全面阻截下,大清的商船损失惨重。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