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清日甲午战争中的大功臣和策划者,在处理完紧要的事情后,徐杰自然要和李鸿章等人一起进京,这不仅仅是向中枢汇报这一年来北洋水陆二师的战况。更是一个关系到重新分配权利和战利品的重要事情,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在战场上的搏杀。这直接关系到战后清国政治版图的划分和自己今后的计划。所以,徐杰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去应对!
而与此同时,中枢内部无论是帝党还是后党也开始准备应对进京要权的师徒二人。无论中枢的那些大臣们如何失落,但是甲午之战中,清国之所以能获得大胜,北洋居功甚伟,无论如何,不给点权利和好处,怕是北洋绝对不会善罢甘休。而在慈禧眼里,如果说以前的北洋只是实 力强大,让她有些不安的话,那现在的北洋可是已经到了一种尾大不掉的程度了,绝对不是中枢一两句话就可以限制的了。
不过慈禧毕竟是慈禧,几十年来的宦海沉浮让她多次面对这种外重内轻 的局面。从最初清除肃顺等人,以及后来裁撤湘军和淮军。慈禧都获得了胜利,这一次,他依然信心满满,淮系和各方势力联合起来的北洋确实强大。但是在慈禧看来,这个强大只不过是建立在沙滩上的楼阁,现在的北洋成分太杂了,各方都有自己的需求,只要能动之以利。在利益的驱使下,这个看似强大的联盟就会土崩瓦解。而慈禧的第一步棋就是下在了徐杰这个北洋新贵身上!
就在李鸿章和徐杰两人到达北京的第三天,李鸿章进宫面圣。正当张佩纶和徐杰在驿馆中商讨事情的时候,翁同龢和庆王的到来,让两人有些不知所措。“济世,我这个终身不得启用的人先行回避一下。”张佩纶说完就退出来堂屋。于是片刻之后,只剩下徐杰、庆王和翁同龢在场了。
双方宾主落座后,自然少不了一番恭维。对于庆王和翁同龢此行的目的,徐杰不太清楚,但是对于这两个一个属于后党一个属于帝党的人物同时来到这里。徐杰还是有所警觉的。“看来在光绪和慈禧眼中。北洋的威胁已经隐隐上升到了第一位。为了中枢的权威,他们很有可能联手先分化和削弱北洋。而后才是权利的争夺。“徐杰心中隐约透出一丝不安。而随后的交谈中,庆王和翁同龢的所言正好应证了这一点!
“不知此战之后,徐大人有何打算,是继续留在水师还是另寻高就啊。”翁同龢满面春风的说道。看着翁同龢的笑脸,徐杰潜意识的就有一种厌恶的感觉,对于清末清流的不肖,对于翁同龢为图私利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的做派,就不仅仅是厌恶了。
“这一切还不是看朝廷的安排。”徐杰随便说道。
“对于徐大人这种年少有为的青年才俊,太后和皇上还是十分看重的。照理说徐大人完全可以掌数省之地了。但是太后老佛爷说了。徐大人精通海事。还是总管海军比较好。”庆王试探性的说道。
“徐大人之才可不仅仅是管理一个北洋水师。其实徐大人完全可以总领海军衙门的事务。何况现在北洋声势已足,为国家计,这南洋、两广和澎湖水师也该整备一下了。不知道徐大人意下如何啊。”翁同龢继续说道。
“这个想法倒是不错,去海军衙门就等于和北洋脱离了直接联系。而到时候,朝廷不拨款,北洋要扩军,自己正好受这个夹板气,至于说扩充南洋等水师,这完全是借自己的手来扶持刘坤一,这个看似风光无限的位置可不是自己能坐的。”徐杰心中冷笑道。
“微臣还是更适合在地方效力,这北洋舰队虽然已经今非昔比,但是与俄国人相比还是想去深远。为我大清抵御外敌才是徐某最合适的位置。”徐杰对这些帽子可不敢冒,他更关心的是自己能掌控多少实权。
“此子野心还真是不小啊。”庆王心中暗暗说道,不过庆王可不怕徐杰的权力*过大,如果徐杰没有野心,那慈禧太后的计划反而无法展开。现在能公开满足徐杰对权利要求的人是谁?只有太后一人。即使李鸿章也只能争取而不能一定保证可以达到。而翁同龢的第一反应就是一种厌恶,在他看来仅仅是一次战争的胜利就想同时坐到封疆大吏和海军提督这两大要职实在是有些过分。
“徐大人的意思本王明白了,本王相信徐大人的才能,但是最终是否可以如愿还是要看徐大人怎么做,太后是否满意了。老实说这东北乃我大清的龙兴之地。事关重大啊。”庆王明白,李鸿章关于插手东北的折子背后的人可能就是这个徐杰。他在这里暗示徐杰,如果想达到目的,那么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太后,李鸿章都不行。
“正因为是龙兴之地,所以才必须建设和严加防范。俄国人觊觎东北也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如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