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至少伴随着俄国人的崩溃,华夏和德国走到了对立面。现在全世界都是同盟国的敌人!”罗伯特伯爵反唇相讥道。言语中充满了对甘莫林政治智商的嘲讽。
不过吵架归吵架。英法最终就新战线的调整还是达成了一些一致的意见,比如说从德国本土撤军,将部队撤往比利时和法国境内,并且开始修筑纵深防线,大量的铁丝网和雷场被部署在防线之间的无人区域,同时重新配置了炮兵。将大量中小口径火炮下发给基层作为反装甲火力。而加农炮和列车炮则部署在后方,和已经拓展开的通讯网络一起肩负起反炮兵的重任。同时部队开始实施纵身部署,法国最终还是放弃了在一线集中大量部队的战术,开始在一线部署少量部队担任警戒任务。在避开德国炮火的二线和三线囤积部队,同时还增加了预备队的数量和机动能力。
老实说法国人在部队机动方面还是有些想法的。戴高乐战后出了本书也不是偶然。在一战刚开始的时候。法国人就曾经集中了大量民用车辆进行部队机动,在关键时刻将2个多师的精锐部队运往前线,为最终阻止施里芬计划奠定了基础,而一战后,法国人虽然因为经济问题对于火炮研发不是很上心(至少30年代之前是这样。)但是却依然逐步为炮兵配属专门的汽车用来增加机动性。
但是现在的问题来了,法国的人力资源相对于德国来说本来就不够,而消耗了2年多后,就更不够了,而对面德国人在得到了东线的援助后,首次拥有了较大的兵力优势,英法两边部队占优的情况下都无法取胜,现在德国人拿出了雪藏的装甲部队主力加上大量的援军后,英法就更不够看了!此消彼长之下,德国人和英国人的预备队数量明显不够用。
经过反复的推演,英法陆军将领都达成了一个共识,即在德国陆军的倾力打击下,英法的防线一定会被攻破。在占据优势德奥炮兵的压制下,德国陆军装甲部队可以撕开英法联军布置的数层防线,甚至将整个防御体系洞穿,然后彻底隔绝前线和后方的联系,再配合步兵和炮兵将被分割的部队吃掉。面对这样的打法,英法用炮兵压制对方的想法显然很难实现。那么剩下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挡住对方的装甲矛头和后续的步兵冲击了。
对于后者来说,英法联军的步兵可以用大量的迫击炮和重机枪组成的火力网来迟滞对方的进攻,但是对于前者来说却没有什么好办法。虽然从战术上来说,一门隐藏的比较好的战防炮在交战中有机会摧毁数辆坦克,但是问题是,进攻方掌握的兵力优势太大,也许可能上百辆坦克攻击十余门战防炮,而且更重要的是,德国陆军装甲部队还有伴随的炮兵支援,在夹攻之下,用单纯的战防炮来组织对方的切割并不容易。虽然法国也有一些重装坦克,但是这些坦克有一部分消耗在了前两年的攻坚战中,而剩下的一些因为机动性的关系和受到数量不足的影响,不可能作为战略机动力量来支援全局。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弄到数量足够多,并且配属了足够能摧毁坦克的火炮的机动车辆就成了决定战斗胜负的关键。
除了反装甲机动力量之外,英法还需要抵御伴随着装甲部队突破的德国精锐步兵,比如说暴风突击队什么的。和历史上不同的是,德国暴风的暴风突击队已经不再是那种专门用来突破堑壕防御体系然后分割对方的精锐部队了。他们更像是2战时的德国装甲掷弹兵,伴随坦克攻击,为坦克提供掩护。同时占领一些关键点。这些部队装备了大量的中近距离曲射武器和自动火器,在中距离上有压倒性的火力优势。同时个别精锐的部队还会有一些伴随的自信火炮为德国陆军提供远程压制和支援。坦克、步兵和自行火炮是日耳曼战车上不可或缺的三个部件,三者相辅相成互相搭配
也就是说,即使解决了机动反装甲火力的问题,英法联军还是没有从技术层面最终破解德国陆军的攻势,换句话说就是英法两国缺乏一支强有力的机动预备队,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这样!不过英法没办法解决的问题不代表华夏就没办法解决,为了让协约国和同盟国打的更激烈一些,徐杰可是着实下了一番功夫的!各种装备和应对措施都准备了一些!
感谢书友zhouyu1976、hukaikaka的打赏,以及书友空晨、奥芬、mrsgy的月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