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约巡洋舰作为一种次等主力舰,自从它出世就受到了条约的严格限制。无论是历史上还是这个位面,条约巡洋舰的单舰吨位都不怎么富余。这是由他的任务来决定的。首先巡洋舰需要有较高的航速,以便在战列舰面前有机会跑掉,而随着技术的发展,战列舰的速度也在不断提高,历史上到了2战欧洲新舰的航速都是在30节上下。黎赛留号最大出力情况下甚至能跑到32节!即使速度比较慢的美国战列舰也有27节上下。所以巡洋舰的速度是必须要高的。而历史上日本海军对巡洋舰的航速要求更高,因为在日本海军的作战计划中,巡洋舰是要带领雷击队高速突击的,这时候速度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以至于日本人给巡洋舰安装了堪比战列舰的动力!一艘万吨级巡洋舰安装15万马力的动力是个什么概念?最快航速在37节左右!
其次就是防御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可以看出对高航速追求的衍生问题,想要航速高,就要马力大,马力大就要锅炉和轮机。而这些东西显然不能没有防护,然后就要求装甲带可以覆盖动力舱和武器。那么问题就来看,看看历史上2战中的巡洋舰长度吧,短点的重巡是180米。长点的甚至到200米!要知道,1战中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和巴伐利亚级战列舰都不到200米的长度啊!从装甲盒长度来讲,巡洋舰居然和1战战列舰的长度一个等级。可是后者多少吨位,前者才多少吨?在万吨的限制下太难了。
而更为悲催的是,2战的火炮穿深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比如说日本的8寸l50主炮在15000米内可以打穿的垂直装甲,而实际上这个距离对于8寸炮来说已经算比较远了。如果距离拉近的话穿深会更加恐惧。至于说垂直穿深最猛的2战8寸炮之一,欧根亲王的8寸炮更是几乎无法防御的。这就造成了,2战中几乎所有的船都无法有效抵御自己的8寸炮。
综上所述。在保证航速的前提下,条约巡洋舰的8寸火炮攻击力远大于防御力。所以历史上即使设计再好的巡洋舰也无法完全保证水线装甲能够抵挡8寸炮的攻击。什么?你问防雷如何?这东西对于绝大部分条约巡洋舰来说更多的是看运气而不是看本身的防御,一发拍上动力舱的话几乎就走不了了。但是如果炸到船首或者船尾这些地方,还能凑合着回去。所以,条约巡洋舰的一大特点即使攻击有余防御不足。都比较脆!
而这个位面,虽然吨位增加了,但是火炮口径也增加了!吨位增加了50%,但是火炮口径增加了2寸!攻强防弱的局面还是没有改变,要求较高的航速的情况依然存在。所以说这个位面的条约巡洋舰遇上的问题从本质上说和历史上差别不大,只不过是船更大了一些而已。虽然想要设计一艘好的巡洋舰很难,但是也要做啊,历史上不少国家都对巡洋舰有自己的理解。建造了大量的条约巡洋舰。而其中自然会有一些十分有益的设计。
作为一个出身海军的穿越者,徐杰对于巡洋舰,尤其是重巡洋舰还是比较感兴趣,历史上的一些成功的设计完全可以用在这个位面,毕竟用处是相同的,只不过吨位大了一些而已。那么在设计自己的巡洋舰之前,徐杰需要对历史上各国的巡洋舰进行一下分析。并从中找到优点和不足。
先说英国人的,历史上英国巡洋舰留下了锡皮船的称谓,意思很明白。那就是防护太差。至少在改装前防护相当悲催。速度也不快,至于火炮吗,也就那样。所以总体而言英国人设计的巡洋舰性能比较平庸。而美国巡洋舰的评价也比较一般,巴尔的摩的装甲纸面数据比较好,但是装甲带还是偏窄。而且巴尔的摩的吨位也有些偏高,至于德梅因话,这货已经不算条约巡洋舰了,在吨位足够的情况下,美国人自然可以随便造。因此也不具备太多的可借鉴性。(作者对美国条约巡洋舰了解不多,所以不多说了。)
至于德国吗?首先说明一点的是德国2战重巡几乎都是超过条约吨位限制的。(其实吧条约重巡超过一点点标准的还是比较多的,但是也不能超的太多。)而且德国也没有巡洋舰吨位的限制。所以无论是西佩尔海军上将亦或者欧根亲王什么的。吨位都偏大,而且你说吨位大点也就算了,好歹战斗力高点吧,可惜的是,标准排水量14000吨起跳的西佩尔级装甲巡洋舰的防御完全对不起他的吨位,外侧装甲厚度是80mm然后后面还有50mm的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