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寒凉,暗霜袭来,立冬不过过去了两日,身体一向柔弱的韩氏就有些咳嗽起来。
担心韩氏旧病复发的秦澜心赶紧让秦澜兵去内渔巷的医馆请来大夫,好在大夫说韩氏只是有一点儿风寒之症,吃两剂药便没事了。
白石码头上气温转变如此快是秦澜心没想到的,买御寒衣物的事情已经刻不容缓,所以这天大夫给韩氏看过病,她就拿着银子来内渔巷的几家小布庄店看看。
“呦,这不是外渔巷的秦姑娘吗?今个儿怎么有空出来转转了,百味食肆里的酱骨头可是还有?”秦澜心刚走进内渔巷第一家小布庄店,店铺掌柜戚三有就一脸热情地迎上来笑着问道。
秦澜心来内渔巷的次数算起来并不多,对于这条三里街上的人更是不熟悉,也就内渔巷菜市场认识几个熟人。
但她不认识别人,不代表别人不认识她这位外渔巷鼎鼎大名的秦家小娘子秦澜心。
如今因为这秦家包子、秦家面和秦家酱骨头,可是有不少内渔巷的人不顾以前的偏见往百味食肆里钻。
再加上她二进二出福江口县衙,不声不响办起了小私塾,连县太爷公子和李家小少爷都是她的弟子,这样的人物在外渔巷百年来也没出过一个。
不管是好奇也罢,敬佩也罢,嫉妒羡慕也罢,反正现在内渔巷知道秦澜心名声的很多人都秉着“多个朋友多条路”的心理,见到秦家人都会给个友善的好脸色。
“掌柜的,酱骨头多着呢,现在去买可是刚出锅的。”秦澜心也笑着答道。
“那可真是太好了,孩子他娘,你赶快出来招呼秦姑娘,我跑去给咱儿子买几块酱骨头。”戚三有有些不好意思地看向秦澜心,没办法谁让秦家的酱骨头是真好吃呢。
戚三有话音未落就从柜台后堂走出来一个微胖的妇人,挽着简单的随云髻,发间插着一支半旧的银簪子,穿着干净的暗灰色右衽上衣和青紫色的马面裙。
三十多岁的年纪,一走出来就带着三分嗔怒七分爽朗大方的笑意说道:“哪里是给儿子买酱骨头吃,分明是你馋了嘴,呵呵呵,秦姑娘,你可不要见怪,孩子他爹因为百味食肆的酱骨头这段日子做生意的魂都丢了。”
“老板娘说笑了,说来倒是澜心的错了!”这个妇人面向亲和热情,秦澜心也很是喜欢她这样的性子。
“秦姑娘,不要这样见外,都是一个码头上讨生活的人,要是秦姑娘不觉得我程桂花托大,就叫我一声程大娘吧,你可是要买布做冬衣?”程氏从柜台绕出来走到秦澜心的面前,又对还站在店中的丈夫戚三有喊道,“孩子他爹,你不是说要去百味食肆买酱骨头,还杵在这里做什么,当门神呀!快去买,晚了可就卖完了,多买点,晚上给我爹送几块当下酒菜。”
“哎,哎!我这就去!”别看人前戚三有是个有些精明的布庄商人,人后可是惧内的很。
戚三有的这家小布庄在内渔巷众多大店铺中十分不显眼,但胜在戚三有夫妇为人热情、价格公道而且这店里的东西也算齐全,倒是很受普通老百姓的欢迎。
“程大娘,这布我暂时不需要!”文家留下的那三匹布还剩下很多,暂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