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好莱坞实在不缺少美女俊男,谁要想单凭脸蛋就去征服多少人,恐怕也不太可能。
不论如何,这些人的关注消解了《娱乐周刊》带来的恶劣影响,丹尼尔的影迷理直气壮地咒骂《娱乐周刊》是本谎言之书,要求他们拿出证据来,单凭口舌之利可没有办法让他们离开丹尼尔。
从1999年末这一波娱乐热潮里受益,或者受害的还有博客网站,丹尼尔所在的博客网站属于pyra公司,近两年,博客用户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飞跃,但这给他们带来的并非好处。他们还没有找到从这种新的交流方式里获得利润的方法,越来越多的用户意味着越来越多的运营成本——这几乎让pyra公司不堪重负。
事实上,他们已经在酝酿裁员,丹尼尔的事件推动这一进程迅速前进。
整个pyra公司在断断续续地裁撤行为后,只剩下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你如果对互联网不陌生,对这个名字也不会陌生,这可是个大人物。
当然这跟丹尼尔关系不大,他已经从负面新闻里脱身出来。
他的影迷和普通人已经开始对金莉·亚当斯不知羞耻的谎言进行抨击,无所不在的网民甚至开始发挥他们的威力,声称是金莉·亚当斯的朋友的人,爆料说金莉跟她抱怨过丹尼尔不理会她。而金莉在访谈中故作真实而透露的时间、地点和某些特定的描述,都一一被质疑真实性。
事件开始朝着丹尼尔的方向倾斜。
这一切都来源于互联网舆论的推动。
人们还没有意识到这里面有弗雷德,或者说丹尼尔的操纵,他们,包括菲利普、琼斯,都对丹尼尔在网上拥有的看似坚不可摧的人气和影响力震惊不已,当然,也羡慕不已。
菲利普认为自己的操作败在低估了网络影迷的忠诚度上。
所以他停止了进一步的动作。
没有谁是金身不破的,他认为丹尼尔之所以有如此忠实的影迷,完全是因为人们将丹尼尔想象的过于完美,互联网阻隔了大家认知全面的丹尼尔。
要么有真凭实据,一举打破大家对丹尼尔的幻想,要么只有等待,等待丹尼尔露出马脚,比如被拍到吸食药物、出入夜店,或者是涉及歧视性的言论等等,到那个时候,菲利普将倾尽全力把他彻底打落尘埃。
丹尼尔的这一招让双方暂免交锋,但彼此都明白这不会是结束。因为丹尼尔马上就要和道格·里曼会面,为了争取《谍影重重》,双方必定还有交手。
当然,大家都有退路,马特·达蒙炙手可热不缺戏拍,丹尼尔手上有一部《角斗士》等待上线,还有《魔戒三部曲》,商业价值也清晰可辨,好莱坞的金主都不会拒绝他们。
可是,他们又都明白,一部戏本身也许不算什么,但是竞争的胜者将毫无疑问获得相对更大的权力。
丹尼尔这次如果能正面赢了马特·达蒙,一定意义上,他就能算得上是a咖了。当然,这种级别来的不是特别光明正大,往往还是需要等到电影的效果。
但好处,显而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