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出发了。
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南方才行。
但立冬号要拖拽着3艘鲸骨船前进,原先的动力肯定不够用了,所以,天明又将立冬号的动力系统做了一番改进。
蒸汽轮机的蒸汽室进行了一番扩大,让里面容纳水增加了一倍,这样,使用时做功的高压蒸汽就多一倍了。
船尾水下的两个螺旋桨,银钢材料的桨叶半径从0.8米增加到了1.6米,桨叶与水接触的面积增加了3倍,能有效提高推力。
轰轰!做了一番测试,蒸汽轮机的最大功率增加了1.2倍,达到了25000马力,加上最大推力27000马力的火箭发动机,总功率5.2万马力,拖着1.5万吨重的立冬号与3艘平均1.2万吨重的鲸骨船,总重5.1万吨,单位功率超过了1马力/吨。
海水的阻力只有陆地的1/20,就是立冬号,产生的拉力就能拉着这支舰队以18节的航速航行着。
另外,三艘鲸骨船上,各装有一台2800马力的柴油机,仅仅是一台柴油机,就顶几千名蓝星人划桨水手了,三艘鲸骨船上的水手们,只要合理控制船帆就行了。
当然,柴油机的水下桨叶是不带偏向装置的,天明另外配备了一套机械船舵,靠着操纵这个机械船舵,达到让船只转弯的效果。
为了学会利用这幅船舵,天明找了几名有几十年操纵船只经验老蓝星人船副,只是把船舵的原理给他们描述了一遍,他们就学会如何掌控那个如同汽车方向盘一样的船舵了,非常顺手,这让天明松了口气。
火箭发动机、蒸汽轮机、柴油机。加上能起到一定助力效果的船帆,全力发动的话,整支船队的速度能达到20节以上。
还有就是燃料的问题。立冬号烧的是分解水产生的氢氧燃料,三艘鲸骨船烧的都是柴油。柴油差不多都是从基地拿的,上次一次就抽了1500吨,导致燃料库的库管员,看到天明就是一张苦瓜脸。
一千五百吨柴油,再加上蓝洛在外面陆陆续续采购的300吨,1800吨,足够三台柴油机日夜不停地用50天了。
至于氢氧燃料,天明一有空就会分解。他摸到了一些规律,改进分解水的方法后,终于将制造分解一吨氢氧燃料的神识度消耗,从0.3降低到了0.2个弹夹,连续分解了好几天,终于存够了4万吨氢氧燃料,将两个隔开的异能仓库全部装满。
……
又10天后,北纬45度。
4艘万吨巨船组成的舰队,一前三后,以15节的航速。跨越了22个纬度与若干经度的路程,航行了5500公里,来到了一片复杂海域。
驾驶空天飞机。往前飞了200公里,探了探路,天明知道,再往前走就是漩涡海域了。
漩涡海域,最明显的标志当然是数目众多的漩涡。
天明发现,现在漩涡海域内的漩涡和很早以前见过的不同了,更大、更密、更危险,哪怕是立冬号被吸进去了,也不一定能挣脱出来。
而且这片海域的海况复杂。范围极广,以前漩涡海域带可能有300公里宽。现在扩大到了1800多公里,白天天明自信能通过去。但到了晚上,黑布隆冬的,暗夜行船,出了事,这几乎是要命的事情。
“还是先在这里休整两天,让发动机休息一下。”
立冬号的8个火箭尾喷口停止了轰鸣,三艘鲸骨船的船帆下落,柴油机停机。
……
“真正的挑战,就要来了。”天明心情沉重地回到了自己的休息舱。
虽然巨浪有二三十米高,船身摇晃幅度巨大,但天明已经稍稍适应了这种乘船环境。
越到南边,海浪越大,但海浪的波长还是比较长的,这就让浪看起来比较“平”,有点像平坦的丘陵,虽然海拔起伏较大,但不像险峰那么陡,这就产生了一种错觉:越往南走,船反而越来越稳了。
即便是种错觉,天明还是有随时要呕吐的感觉,晚上睡觉的时候,为了能睡着,他把银钢巨蛋(海上摩托车)放在了自己的休息舱内,或者说“卡”在了休息舱内,不让它乱滚,休息的时候,他就睡在银钢巨蛋里面的钢架床.上。
“咔咔咔”的滚动声时时在银钢巨蛋里响起,有点吵,但还是为天明保证了每天8小时的睡眠。
“漩涡海域,一定要想办法通过去!”
……
不远处的海面上,一艘大型葫芦船正在苦苦挣扎。
站在桅杆上的瞭望水手眼睛一亮,突然大喊道:“大船!”
他赶紧将这个消息报告了船长。
“那边有几艘船,还有一艘方舟?你确定你没看错?”
身材魁梧的船长抓着瘦小水手的衣领问道。
“嗯嗯嗯,他们就在那个方向,离我们不远,我们可以向他们求助!”
他们确实需要求助了,“拿波号”已经处于四处漏水的状态,堵漏板和铆钉基本上都用光了,船的底舱浸满了水,如果再不得到帮助,可能就要沉没了。
拿波将军快速爬上桅杆,顺着瞭望水手指的方向,观察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