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人的忠心自不必说,想来所奏江浙等地百姓开展了夺粮斗争之事,也确有其事!那么……皇上急急将他召回的原因,也就不言而喻,定是为了此事想要征询他的意见,他该如何回复呢?
“澹远!”
“臣在!”
康熙帝亲切地称呼声,打断了査瑜的沉思。他右手下垂,屈左膝,上身微微前倾,面向正值盛年的康熙帝。
帝问:“有何看法?”
査瑜知道康熙帝真正想问的,是“有什么解决的方法”?他想了下,正色答道:“臣举荐一人!”
帝又问:“何人?”
“陈鹏年!”
帝微皱眉道:“他不是被朕罚去武英殿修书了吗?”
査瑜回道:“知人善用,方为驭下之策。陈鹏年在江宁知府任内,因不忍朝廷追加江宁田赋,而被削职入狱,还险些丢了性命。是皇上仁厚惜才,只将他罚去修书。臣举荐此人,皆因此人数年为官清廉,政绩卓越,且听断成神,为民伸张正义,深受江浙百姓赞誉。安抚百姓,非他莫属!当然,还需为他另配一名武官随行,方较为稳妥。”
康熙帝起身,负手踱步,思忖良久,方问:“依卿之间,朕派十四皇子随行,可好?”
“不妥!”
査瑜断然否决,拜倒答:“一者,皇子身份贵重;二者,若让十四皇子任由陈鹏年调遣,恐其畏首畏尾,适得其反。”
帝颔首,显然对派谁同行一时犹豫不下。
査瑜忙道:“臣斗胆,自动请缨!”
“你?”
康熙帝目光望来,若有所思。片刻后,调侃道:“怎么?在军营里把心待野了,还没收回来吗?”
“皇上!杀鸡焉用牛刀?十四皇子乃是大将之才,江浙之乱,有臣和陈鹏年二人足矣!”
“准了!”
“谢皇上!”
査瑜面色平静,心底却大喜过望。在这件事上他确实站在帝王的立场来考虑问题,可也并非全无私心。比如,只要他不在这紫禁城,那么他就是自由的。
君臣二人在南书房又密谈了许久,所谈从国事道诗词歌赋,査瑜见解精辟,每每令康熙帝赞许。按照康熙的想法,本是打算将他留在身边,替代査升的空缺,但江浙之事可大可小,确实需要一个帝王信得过的人前往。除了査瑜,帝王身边当然还有许多可用之人,但最合适的非査瑜莫属,毕竟海宁是他的祖籍。
江浙望族,加上陈鹏年这位原地方父母官,再没有比这样的组合更恰当的了。
当日,陈鹏年便接到圣旨,复出苏州知府,次日一早上任。同行的还有一身三品官服的皇帝近侍査瑜。
陈鹏年坐马车,査瑜骑马,一众人轻车简行赶赴苏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一出京城,便如脱缰的野马般率先在前面开道,反而是査瑜骑在马上,和几名陈鹏年的家丁护卫在马车旁。
“査大人!”
陈鹏年挑起车帘,朝査瑜望来,目光中充满了感激之情。
査瑜客气回应:“陈大人!”
“不敢当!”陈鹏年忙抱拳还礼道:“大人乃正三品,下官不过是从四品,请直呼下官的名讳即可。下官,字北溟。”
“此话差矣!你我此次离开京城,圣谕是以陈大人为主,而我为辅,况且陈大人比我年长,见多识广,又颇得地方百姓爱戴,澹远当以陈大人马首是瞻才是正理。”
査瑜语气十分谦和,当即博得了陈鹏年的好感。
“话虽如此,可大人比下官职位高也是实情!”陈鹏年意味深长地看了马背上明显比自己小了十几岁的俊美男子一眼,方道:“听传旨的李公公所言,昨日若非大人举荐,下官很可能要在武英殿修书直到老死那天。大人之恩,如同再造,北溟没齿难忘。”
査瑜笑道:“言重了!陈大人虽遭小人设计陷害,被罚去武英殿修书,可皇上心中有数,早晚也是会再度重用陈大人您的,谈不上什么举荐之恩。”
陈鹏年沉默了片刻,感叹道:“难怪圣上如此倚重査大人!大人这番气度,当真令北溟汗颜。”
“陈大人,如今已离了京城,我们还是莫要再互相吹捧了吧?”査瑜调侃。
陈鹏年一愣,随即哈哈大笑。
査瑜亦哈哈大笑起来。
二人不约而同地回头望去,入目所见,已经看不到紫禁城的轮廓,只有高高的城墙依稀耸立在目之尽头。
对视一眼,似乎皆有松了口气之感。
紫禁城,是非地啊!
离开了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