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六章 它乡遇亲人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但是这里面有水和食物,我们把这辆越野车和枪支与一位贝都因的牧民换取了水和食物,通过比划和交流,知道了在不远处有个较大的绿洲。出了这个小绿洲就可以看到,在北方远处的沙漠里,到处是高立的井架, 有一架直升飞机慢慢地从上面飞过。

    第二天傍晚,我们抵达了他所说的较大的绿洲,在这里我们碰上一个熟悉英语的当地人,他告诉我们这里属于利比亚,这个绿洲的音译叫济甘,这里有一座小镇和绿洲同名,在邮局里,我们面对着利比亚的地图,用手比划了比划距离,这里离基苏山约有七百多公里的距离,我们刚刚走出了撒哈拉大沙漠中最让人恐怖迈海迈萨沙丘。

    那位当地人告诉我们,这里遍布的井架是利比亚最大的油田昔兰尼加油田,从这里再外北都是这块油田,这里的油矿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属于一家法国石油公司,这些年,利比亚和英美的关系开始恢复,欧洲尤其是法国和意大利的石油公司更始蜂拥而至。再往北走约一百多公里的塞里尔就是这块油田的核心,有输油管道直通地中海沿岸的港口。

    我们四个身无分文,幸好这个人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就在这座小镇, 一家中国公司在修筑公路,我们可以上那里去寻找帮助。在他的指点下,我们终于找到了这家公司,这是一家来自于国内的路桥建筑公司,公司里的管理技术人员基本都来自于中国,他们大多是湖南人。

    我自然不能对负责人完全说实话,我告诉他们,我们是来自于联合国的调查队,埃及考察时遇到黑风暴出了意外,只有我们几个逃了出来,我一并要求他们向埃及大使馆求证。

    负责同志迅速联系了驻利比亚大使馆,过了一会他满面笑容的告诉我们,周末,负责和他们联系的经济参赞不在这,但值班的同志要求他们负责我们这一时期的生活起居,并且说一有消息马上和我们联系。

    建筑公司的负责人姓王,我们和公司里的其他人一样,都叫他王哥。亲不亲家乡人,王哥待我们足够亲热,关怀备至,可是我能感觉出他对我们这个奇怪的组合也有些防备。王哥自告奋勇的做我们的向导,除了给我们提供了食宿,提供了新的衣服和一部分钱。

    由于小镇里的衣服多是阿拉伯服装,给我们提供的是工作服,但四姑娘和瓦妮娅需要阿拉伯头巾包裹着,利比亚虽然号称阿拉伯最为开放的国度,但是在内地穆斯林的风俗习惯还是要严格遵守的。我们只好去街镇上去买。

    可是我最担心的陈世安等人仍然没有任何消息,王哥他们也没有任何消息,利比亚国家内乱不止,政府军主要占据着大城市和沿海地带,向内则主要控制石油产区。其它的地区则听之任之,这里**游击队,游牧部落多如牛毛。

    济甘虽然紧临近沙漠,但随着油田向沙漠深处延伸,这里也似乎成了重镇,集市也显得异常热闹,不但有各式各样的阿拉伯人穿梭于其中,也有其它各国的人,小镇的一侧正在建设大型居民小区。为了维持治安,有政府军的一个装甲营居住在镇子旁边。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