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即便是在北宋,也一样能玩标准化生产。
只要给这些木匠一张尺度严谨的图纸,他们就能按照图纸,把你想要的东西给造出来。这种方式,其实中国人并不陌生,早在秦朝的时候,甚至战国时的秦国,就这么做了。为什么不延续下来呢?那是因为秦失其鹿,天下逐之。待得汉朝建立后,骂一句暴秦那是“政治正确”的事情。至于秦制,自然没人会提起要用了。事实上,汉承秦制,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只不过遮遮掩掩了一下,汉朝皇帝更加懂得体恤百姓罢了。
中国的政治历来如此,只要把对方整倒了,那对方的制度是打死都不会用的。
这也是中国政治的悲哀,哪怕明知道对方的主张是正确的,却因为政治立场问题,就是不用对方的理念,好彰显出自己在政治上的正确性。
不过没关系,中国人是很实在的,没有利益的事,中国人是不会做的。等标准化生产展现出它应有的威力时,中国人自然就会“偷师”了。
“好,很好!”
张正书高兴地说道,“快带我去看看!”
这个老木匠把张正书带到小院另一处,在树荫底下堆放着好似小山一样的构件。
然而,这可难不倒张正书。在他的脑子里,已经通过系统开始拼凑构件了。有系统就是好,能预先把构件在脑海里演示一遍。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应该也不会有什么不妥的,毕竟这图纸是系统给的,只不过张正书稍微改了一下而已。只要尺寸没错,那绝对能组建成一架三用纺织机。
这三用纺织机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将棉絮变成棉线的纺线机,另一部分才是纺织机。最大的奥秘,在于传动的轮盘,经过水力或者风力,甚至人力,都能带动这机器转起来。只不过,在宋人的眼中,就完全不懂怎么拼装罢了。因为张正书虽然告诉这老木匠,这是纺织机,但他给的图纸,却是一个个部件而已。这老木匠哪里见过这样的纺织机?能把部件造出来已经很好了,拼装?不好意思,张正书不打算外传。
“小官人,这真的是纺织机?”
老木匠还是有点不相信,他做木匠活几十年了,哪里见过这样的纺织机啊,和宋朝这时候的纺织机一点都不像——除了纺织的那部分以外。
张正书点了点头,说道:“日后你就知晓了……对了,把一架水车,一架翻车准备好,运到庄里的田地上。我要寻个地方去安装它,看能不能将效率最大化……”他之所以有这个底气,完全是因为脑子里的系统。
这个系统可不仅仅是抽奖啊,升级那么简单的,它还能来个全景预演。张正书且认为,这是系统里最强大的功能,他觉得还没开发最强的效果。
就是说,一旦张正书有需要,系统就会把已经的条件结合起来,计算出最佳方案。然后,张正书就会在脑子里“看”到这个方案,还是全景的,完完全全符合他所处的环境。这种情况下,绝对是不可能出错的。
所以,别看张正书好像闲庭信步一样,随手在这里,在那里圈个地方,其实他早就有最佳方案了,绝不是随意而为的。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