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1章 【回忆往事】XJ教育万里行(1-7篇)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言和文字,是一个文化程度较高的民族。锡伯族有不少知识分子兼通几种民族语文。

    我们来到这个县的扎库齐牛录乡寨牛录村,参观了一所漂亮的花园式小学。一进校门,便见一行碧绿的油松和三行高大的阔叶梓树;再往里走,掩映在白杨和绿柳之间的花坛随处可见。锡伯族校长王西林边走边介绍说,校内有各式花坛10个,树木有垂柳、加拿大柳,油松、天山玉杉、xJ白杨等十几种,校园绿化覆盖率达75%。今年,他们学校被YLhSK治州教育局授予“绿化工作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王校长自豪地说:“我们学校是全村最漂亮的地方。每当夏日傍晚,总有许多村民愿意到我们校园里来乘凉、赏花、小憩,这也算是享受一下你们城里人逛公园的清福吧。”

    参观中,我们发现校内16个教室全部是式样新颖的砖瓦教室,这在xJ农村小学中是不多见的。更让人惊奇的是,这所村小学里还有宽敞的仪器室、综合实验室、少先队活动室、大会议室和一间114平方米的室内体育活动室。穿过一个漂亮别致的月亮门,又见绿树环抱着一个设有主席台的400 米跑道的标准操场,操场旁边是标准的篮球场、羽毛球场,远处还有82亩种着小麦、玉米、打瓜的生产基地。

    我们猜想,寨牛录村一定是一个相当富裕的村子,村里的人均收入一定相当高。

    当我们说出了这“猜想”时,王校长的神情马上严肃起来。他介绍说,全村现有2000多人,锡伯族人占67%,去年人均收入不过850元,村民并不富裕。村委会和村党支部至今没有自己的办公室,而是在村敬老院里临时借用了两间办公室。

    改革开放以来,村里逐渐积累了一点钱,除了支持农业生产以外,村委会和村党支部决定用余下的钱办三件大事:第一,为了彻底解决村小学土坯教室的裂缝和漏雨问题,拆掉年久失修的旧房子,盖一所高标准的小学校;第二,盖一所村敬老院;第三,盖一所漂亮的幼儿园,最后再考虑盖村委会办公室。村里从1987年陆续为村小学建设投入了14.8万元(其中村民捐资1.5万元),县里拨给危房改造投资7万元,加上学校自己投入勤工俭学的5万元,去年终于建成了这所设施完善的花园式小学。今年,村敬老院也建好了,明年准备建村幼儿园。

    寨牛录村村委会和村党支部重视教育的远见卓识让我们深受感动。我们向王校长提出,希望见见这些村干部。不巧的是,他们当时都不在办公室,有的上县里开会去了,有的下地干活去了。

    王校长指着距离村小学约100米左右的一片空地对我们说:“将来,村委会和村党支部就盖在那里。”

    望着那片空地,我们肃然起敬。

    (1992年11月28日第2版)

    ——————————————————————————————————

    好人——刘可

    ——xJ教育万里行之五

    本报记者顾雪林、刘全聚

    刘可局长突然脸色刹白,晕倒在椅子上,豆大的汗珠滴下来……

    “要不要马上送医院?”望着这位陪同我们采访的ALt市教育局局长,我们焦急地问。

    被采访者、为教育捐款6万元的个体运输户辜柱贤一边向我们摆摆手,一边迅速地倒了一杯白糖水送到刘局长的嘴边。刘可知道自己的低血糖病又犯了,赶紧喝了几口,随后就迷迷糊糊地仰头睡着了。但他的右眼因为上火,长了一个麦粒肿,显然很难受,睡后仍淌着眼泪。

    “唉,没见过这样当局长的,为了给教育筹集捐款,他三天两头下来走村串乡。一听说谁要给教育捐款,他总要亲自去登门拜访。他有低血糖病,上次来我家时,就晕过一回!”辜柱贤边说边叹气。

    辜柱贤穿着一件满是油泥的白衬衣,在他的土坯房里接受我们的采访。房间内的陈设极为简单:一个旧方桌和一个旧立柜都是当年他自己动手做的,几个木方凳和一张木床也都是旧的,一面墙边堆了6袋面粉,一只用电线吊着的灯泡从天花板的破纸缝里伸出了头。

    辜柱贤说:“刘局长来我家,看我住的条件差,让我根据自己的情况少捐点、多留点,我没同意,把自己的6万元存款全都捐了。我是搞个体运输的,钱没了还可以再挣,但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学校的孩子们在危房里上课。”

    在阿苇滩村,另一位个体运输户、为教育捐资7万元的农民金德林对我们说:“刘可局长来我们村召开了为教育捐资的动员大会,我们农民第一次见到市里的局长亲自来农村搞动员,这样的领导让人感动。晚上,我把刘局长来开动员大会的情况和老婆说了,我们一起商量为教育捐钱。”

    金德林抽着一支用旧报纸自卷的纸烟,领我们来到了他的卧室。室内有一个旧方桌,一个床腿长满铁锈的铁床,大衣柜多处油漆剥落,衣柜里有两件老金两口子穿的旧呢子外套、几件旧的蓝罩衣和几件旧棉衣。他的老伴胡翠萍对我们说:“那天晚上10点多钟,老金和我就在这间小屋里商量捐钱的事。当时我说,7万元是不是捐得太多了,真有点舍不得。老金讲,人家市里刘局长亲自来动员了,教育上有困难,咱们全都捐了吧,一分不留。如今的政策好了,捐了再挣。我也就同意了。”

    市教育局司机李家新告诉我们:“以前,ALt市向个体户搞过为教育强迫集资,方法不当,得罪了人,受到了全市个体户的集体抵制。今年6月,刘可局长走马上任,当时全市危房更新工程用款已经花得净光,教育局欠债100多万元。为了在开学前把危房工程搞完,刘局长只好再次向社会求助集资。在全市爱国个体劳动者捐资助教动员会上,刘局长代人受过,主动向全市的个体户们赔礼道歉,刘可说:‘个体户们都有很高的爱国热情和捐资助教的积极性,只是我们的工作方法有缺点。’这一下感动了大家,许多人排着长队当场捐资,那个场面实在感人。”

    三个多月来,刘可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日,召开了交通、建筑、建材等行业、个体户和各乡各村农民的一个又一个教育集资动员会,共集资80余万元,使ALt市第二小学教学楼、第三中学(哈萨克族中学)学生宿舍楼和食堂等工程如期竣工。

    刘可的事迹,是我们在采访过程中意外发现的。他被当地群众誉为ALt的“武训”。

    刘可局长休息了一会儿,精神慢慢恢复过来,听到我们在谈他的事迹,一再叮嘱我们不要写他。他说:“你们要好好宣传像金德林、辜柱贤这样千千万万为教育集资的人民群众的感人事迹。”

    (1992年12月1日第2版)

    ——————————————————————————————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xJ教育万里行之六

    本报记者顾雪林、刘全聚

    天山是xJ的象征。它蜿蜒曲折,由西向东,宛如劈波斩浪的蛟龙,将茫茫戈壁沙漠一分为二。

    在海拔5445米的天山主峰博格达雪山脚下,有一朵xJ人引以为骄傲的职教之花阜康县高级职业中学。

    在阜康县教育局党委副书记樊新民引导下,我们冒着蒙蒙细雨,走进阜康县高级职业中学的大门。在校园内一座姹紫嫣红的大花坛旁,全国特级教师张发枝校长跑来迎接我们。

    据张校长介绍,该校创办于1984年,目前有在校生900多人,其中住校生约500人。学校三年制高中职业班开设了家电、农学、园艺、服装、化工、工艺美术、水产等7个专业,已有5批毕业生约600多人。学校还先后办了食用菌培养、淡水养鱼、果树栽培、电器维修和农用化工等30多期短训班,培训学员近2000人。学校占地面积260 亩,建筑面积达8120平方米。已先后建成了化工、电工、缝纫、工艺美术操作、食用菌培养等6个专业实验室和2个理化实验室,配置了12万元的各种实验仪器;园艺专业配有果园20亩,农学专业配农学试验田40亩,水产班有实习用的鱼塘1.5亩。校办厂生产的感光面课桌、沙发及各种钢木家具深受社会欢迎,年产值已达15万元。化工厂生产的肥皂、明矾、苏打、烧碱、香水等已打入市场,每年获利15万元。养殖场养的珍禽,每年可创利10 万元。张校长指着大花坛说:“这些都是我们园艺专业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修剪出来的。有个叫郑丽的女学生,学习园艺入了迷,在快速繁育优良禾苗和花卉品种上有创新。她采用不同配方培育月季花,实验报告获得了北方11省市职业中学学生科技论文大赛‘新星奖’。学校已决定让她留校,在校植物组织培育室当实验员。”

    在家电维修班教室,20多台教学电视机摆在每个学生的课桌上,老师正在给同学们讲解电视机原理,学生们听得聚精会神。张校长介绍说:“家电维修是个热门,学好了不愁找工作,所以报考的人很多。考上的人都学得很努力。88级有个叫白永兵的学生,毕业后自己办起了电器维修服务部,生意十分红火。为了方便用户,他还经常利用节假日或晚上的时间,骑车下乡,走村串户,上门服务,几年来修理过的电视机、录音机等电器数以干计,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

    我们来到校办果园,张校长指着果园的高大围墙对我们说:“这围墙是师生们自己动手修建的。建校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进行艰苦奋斗、建设家园的教育,除修围墙外,师生们还常自己动手翻修宿舍、铺修道路、挖管道、植树等。这既改善了办学条件,美化了校园,又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点。”

    樊新民副书记插话说:“阜康县高级职业中学1990年被评为‘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

    这时,微风轻荡,那满园红透了的苹果告诉人们:天山脚下这朵“职教之花”,即将迎来又一个金色的收获季节。

    (1992年12月3日第2版)

    ——————————————————————————————

    一堂民族小学汉语课

    ——xJ教育万里行之七

    本报记者顾雪林、刘全聚

    从wLmq乘飞机往西,穿越绿草如茵的天山婆罗科努山谷,我们来到素有“塞外江南”美称的YN市。

    YN市是个多民族杂居的城市,居民中有哈萨克、维吾尔、汉、回、锡伯、蒙古、满、塔塔尔、柯尔克孜、乌孜别克等38个民族。这里土地肥沃,水源丰富,农林牧业发达。伊宁苹果产量占全疆10%左右,又被誉为“苹果城”。水深流急的伊犁河从市郊奔腾而过,河谷两岸景美如画。

    在伊犁地区教委研究室锡伯族副主任付刚的陪同下,我们走访了YN市第六民族小学的汉语教改实验班。付刚介绍说,该校四年级一班是地区1989年选定的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汉语的试验班,而xJ的绝大多数民族小学是从小学三年级才开始学习汉语。

    “候、到、发、以、始”,从四年级一班教室传来了朗朗的汉语声。维吾尔族汉语女教师沙吉旦正在教汉语生字的发音,全班学生坐得笔直,大声地跟随沙老师朗读。他们使用的教材是去年6月由xJ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六年制民族小学《汉语》(第三册)课本。

    课堂提问开始了。沙吉旦老师用汉语叫起坐在中间第七排穿绿裙子的女学生、少先队大队长卡米拉·牙克甫,问:“你们什么时候到学校报到?”

    卡米拉·牙克甫高声用汉语回答:“我们8月30日到学校报到。”回答非常正确。她自豪地看了我们一眼,高兴地坐下了。

    “下一个问题谁回答?”沙老师话音刚落,小手就举起一大片。

    沙老师叫起前排的一位男同学问道:“你们什么时候发课本?”

    男同学回头看了我们一眼,然后昂起头回答:“我们报到以后……报到以后……报到……”,他的声音越来越小,大概是因为有客人旁听,他太紧张了,忘记了“发”字的发音,窘在那里。沙老师请他先坐下。又问,“谁能回答刚才的问题?”

    坐在第一排的女学生古丽古娜抢着站起来:“我们报到以后发课本。”她有意地提高了“发”字的声音。

    课堂气氛逐渐活跃起来,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站起来回答教师的提问,没有了生疏感和怯意。下课后,同学们还团团围住我们,七嘴八舌地用汉语和我们交谈。

    据付刚介绍,小学一年级汉语教改实验已从去年初开始在伊犁全地区推广,到今年9月已办了100多个试验班。重视汉语教学是发展民族经济的需要。而汉语教学要从小抓起的观点,在当地各民族当中已逐渐被接受。

    (全文完)

    (1992年12月5日第2版)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