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红颜皆命舛,特别在此夫权当道,柔弱的女子往往沦为政治博弈下的牺牲品。有作财货以献强者如妹喜者,也有被夫杀以就名如吴起妻者,再有和亲蛮夷如昭君者……
另有一类女子——后妃,因身处政治漩涡之中,其命运更加沉浮不定。若能如宠遇无衰并称母之贤的明德马后已属万幸,再或如希见无宠却平稳一生的邛成太后倒也无憾。然而,多数后妃并非那般幸运,她们或莫能进御只能独唱白头吟,或宠冠后宫转眼空题秋扇怨,再或亡国罪没一度成为战利品,此中最堪怜者当属亡国后妃。比如晋惠帝皇后羊献容曾因兵乱五废六立,其女清河公主则在颠沛流离中卖作奴婢;若说羊皇后最终成为刘赵国母可算万幸,北齐后主左皇后冯小怜则几经转送成为礼品;若说冯后沦为侍妾也算保全了性命,北魏孝庄皇后尔朱英娥一生历侍三君,最终却因不从继子的逼淫命丧黄泉……
这些薄命女子随着历史烟云的消散化作冰冷的文字,曾经的血泪史也已成为他人笑谈。可于尚存的亡国后妃而言,却是极大的煎熬。
乐平公主杨丽华,当今之长女,曾为周宣帝之皇后,与朱氏、陈氏、元氏、尉迟氏并列后位。宣帝崩后,尊为皇太后。不久其父夺位,开皇六年封乐平公主。虽未如周室其他后妃或为尼或身死的悲惨,然以太后之尊降为公主,任谁也无法甘之如饴。况将自己从高位推下的人竟是生身父母,乐平公主的愤恨愈难平复。或许最心痛者莫过于至亲的背叛,乐平公主羞恨难当,性子婉顺的她虽未作出激愤之举,可二十年间誓不再嫁的决绝无异于一根尖刺扎在背叛者的心头,无声谴责着父母的篡逆行径。
二十年前的一场腥风血雨使原本单纯的亲情变得矛盾难言,乐平公主之于父母如此,唐国夫人窦氏之于表嫂亦如此。
“宣帝五后,杨氏号天元大皇后,朱氏号天大皇后,陈氏号天中大皇后,尉迟氏号天左大皇后,元氏号天右大皇后。乐平公主婉顺不妒,深得四后敬慕。宣帝崩后,公主与静帝生母朱后分别尊为皇太后及帝太后,另三后则被杨坚令出为尼。开皇年间,朱氏、尉迟氏相继殒没,唯乐平公主、华光及华胜于今尚存。”步行回寺的途中,窦氏向次子缓缓叙道。
“哦。”二郎点头,又问,“侍于公主的阿尼师为谁?其亦亡国后妃耶?”
幼子的一句“亡国后妃”闯入脑海时,眼前忽现一张模糊面容,窦氏心中一顿,怪道暗觉眼熟,莫非是她?
“阿娘?”
一声追问,将窦氏从往事中唤回:“阿娘不识,许是公主门师。”
“阿娘真会与乐平公主重归于好?”
窦氏望向爱子疑惑的目光,也思考起这个问题。正欲回答,又见他有模有样地作思索状:“不过,阿娘与公主交好大有益处。”
闻言一惊,自己的利欲竟已重得连阿孩儿都能察出吗?曾经的姑嫂、昔日的情谊,已然维系于利耶?心底一声轻叹,竟厌恶起算尽利弊的自己。
然而时局瞬息万变,掌握先机至关重要,乐平公主无疑是她埋在皇家的最佳暗线。这般想着,窦氏一扫沉郁的心情,考问他道:“有何益处?”
“阿娘与二位尼师密信来往,终归冒险。”
窦氏虽知他机敏,闻言仍是诧异:“你怎知与信者乃二尼耶?”
“耶耶曾叹阿娘无甚亲友,可二郎见阿娘时与京中信笺往来,今次看来,当为阿尼师也。”
窦氏嘉许地笑望着聪颖的爱子:“确是如此,不过今日之事切勿他道。”
“嗯。”二郎郑重点头,疑惑道,“岂连耶耶亦不许?”
窦氏想了想,叹道:“你阿耶优柔寡断,若他知晓又该不安了……”说着牵了他的手,“走罢。”
因祭孝陵,故返岐州中途全家暂宿于咸阳塬的一处佛寺里。母子二人回到寺院时,恰见李渊与一书生揖别。窦氏欲回避,忽闻那人道:“此儿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及冠,必将济世安民。”隔着白纱望去,只见那人踱步上前,竟郑重地朝自己的四岁幼子恭敬长揖。
二郎稍有迟疑,学作还礼后,奇怪地别头仰望,见幕篱遮住了母亲的回应又望向父亲,却见他同样一副诧异表情。
布衣书生见状,朝愣着的三人解释道:“方才我言公之相法诚为贵人,且必有贵子。及见此儿之相,果证之。”
李渊嘴角漾起得意的微笑,朝妻儿引荐:“方偶遇先生相谈甚欢,先生精于黄老之学,博于天象地理,颇有学问。”
窦氏施万福礼,因笑道:“蒙先生谬赞,但愿二郎如先生吉言,他日建功图报圣上。”
书生似笑非笑地朝窦氏作揖,随即告辞。
三人望着径直离去的身影面面相觑,李渊思忖半晌,凝眉道:“此人若是泄语,全家恐将不保……”
“郎君意欲何为?”窦氏回神亦忧之。
“惟有……”李渊扬眉望向书生离去的方向,一贯和善的眉目浸了一层寒雾,“杀!”
看着少有狠绝的丈夫,窦氏颇感意外,怔然道:“只能如此。”
原本欲等祭祀完毕即启程,不想因书生之事再作停留。窦氏遣走婢女,独自歪在凭几上小寐。迷糊间感觉一股暖意袭裹全身,微弱的光线将一张似曾相识的女子面容映入眼帘,滢滢秋波荡漾着一潭湖光:“陛下仍在批答,阿茶子若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