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君你看,这不是上次的酒楼吗?”
主仆二人正在街上闲逛,书童忽然停下脚步拉了他的袖子,洪毅抬头看去,不错,这就是两日前他包袱被偷并得人相助的酒楼。
他叹息一声:“皇亲国戚那么多,我又不好动用伯父在周国京城的势力去解决我的私事。”
书童道:“那可不一定,天子无私事,郎君也是宗室之人,郎君要找人,也可算公事。”
洪毅摇摇头:“这样不妥。”
不远处,一声热情的问候传来:“哎,这不是洪郎君吗?幸会幸会。”
洪毅抬头,见是上次的店铺掌柜,不由自主地走上前去。
那掌柜笑呵呵问道:“看郎君这般是有心事?”
洪毅点了点头。
“郎君这样的贵人会有什么烦恼?莫非——是在想那日那位娘子的事?”
“你知道她是谁?”
掌柜一拍脑袋:“这件事也是小人糊涂,郎君一定是外地人罢?那位小娘子便是赵将军和长公主的女儿。”
“赵将军?哪个赵将军?”
“自然是河东节度使、边塞百姓的守护神。”掌柜眼中满是敬佩:“郎君难道没听说?”
洪毅愣了一下,随即又问:“他有几个女儿?”
“这个小人就不清楚了,不过坊间所说的赵娘子,是将军和长公主的亲生女儿。赵娘子可是个孝女,赵将军在边关生病了,她便宫宴上上书皇帝,请求去照料父亲。哎呀呀,那可是边塞,寻常娇娥哪受得了那个苦?不仅如此,赵娘子还常常救济孤弱,在冬季经营粥铺。”
他又补充道:“传说赵娘子美若天仙,只是很少有人看到她的真容,娘子的母亲同昌长公主,年轻的时候就是皇室第一美人呢。”
洪毅听到“美若天仙”四字,眼中不经意流露出欣喜:“多谢了。”
见他正欲转身离去,掌柜连忙道:“哎,郎君——”
洪毅停下脚步,对书童道:“拿一两银子给他。”
“谢谢郎君了,多谢多谢。”
洪毅来到赵府门前,远远便望见一处巍峨的大门,门口放着两只巨大的石狮子,几个衣着华贵的仆役坐在台阶上说笑。正门紧闭,宽大的匾额上写着“敕造韩国府”几个馏金大字。
他犹豫了一下,虽觉得有些唐突,但还是上前向那几个仆役问道:“请问几位郎君,赵娘子可在府中?”
其中一人调笑道:“赵娘子?主人有三个女儿,你找哪个赵娘子?”
另一人打量他一眼:“你一个外男找我们家女眷做什么?”
“啊,是这样,前几日在下遇到了些困难,多亏赵娘子出手相助才得以脱困,在下是想亲自感谢娘子。”
那人道:“你走罢,娘子平时帮的人多了,若人人都像你这样,那赵家的大门岂不是要被踏平了?娘子说过,什么善,什么为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对,就是这句话,我也想起来了。”
一稍年长者看他有些窘迫,开口道:“你们别拿他开玩笑。我告诉你,后日我们府的三郎要在汴河上开诗会,看你也像是读过书的,要是能搞到请帖,没准能见到娘子。”
洪毅向他道谢,那仆役摆摆手不说话。
阳春三月,正是郊游踏青的好时节,百姓趋之若鹜,王孙公子也纵情享受春景。汴河上停了一只很大的画舫,雕梁画栋,绮丽华美,隔着画舫百米就有小厮清理闲杂人等。
洪毅呈上请帖,看门小厮对他做了一个请的手势。他选一处角落坐了,立刻有侍女摆上新鲜水果和精致糕点。
洪毅四下望去,不免有些失望,他知道,这种场合赵娘子是不会来的。
来得早的人身边早已围了几个娇媚的青楼女子,饮酒谈笑,暗送秋波。大概是看他有些寂寞,一浓妆艳抹的女子款步走到他身边,跪坐在他一旁给他斟酒,笑道:“妾身陪郎君喝一杯,如何?”
“多,多谢,我自己来。”洪毅不喜此类妆容,觉得有些尴尬,举杯一饮而尽。见那女子又想倒酒,他连忙起身道:“我出去透透气,娘子请便。”
他在门外踱步了一会儿,听到后面有个声音:“这位郎君也是来参加诗会吗?怎么不进去?”
洪毅回头一看,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着青色半臂衫,圆脸小眼,虽有些矮胖,却显得憨态可掬。
“我感觉里面有些闷,出来透透气。”
“闷?这画舫四面通风,为何会感到闷?”见洪毅答不上来,那男子也不深究,拱手道:“在下孔仁翰,不知郎君尊姓大名?”
“小生洪毅,幸会幸会。”
“洪郎君不如同我一起进去,不一会儿赵三郎便到了。”
二人并肩步入画舫,人已经到得差不多了,前面座无虚席,二人在后方相邻的桌上坐了,孔仁翰拿起桌上的水果吃了起来。
洪毅犹豫了一会儿,问道:“小生乃扬州人氏,来东京不过数日,因一友人抱病不能前来,才将请帖赠与。敢问孔兄,今日来诗会的都有何人?”
孔仁翰放下手中的水果说:“我也不是本地人,不过来东京已经一年了。今日举办诗会的是赵韩公的三子赵炅,来的自然都是与赵家交好的文人。你看,那位便是宣威将军源尚之子源义廉,源将军本是屠户,得老国公赏识做了家臣,老国公还将女儿嫁给他,生的儿子就是这源义廉。”
“还有那位,高丽质子王冀,九岁来大周做人质,不过听说快要回去了。那位,舞阳侯成公的儿子,他的姐姐和韩国府世子订了婚,不过还没完婚。站着的,皇后的外甥,还有那几个,赵三郎的同宗兄弟。”
“赵府的世子不来吗?”
“赵公二子赵晨文武双全,不过他一直是武将,这次应该不会来了。赵公四子今年十六岁,还在弘文馆读书。”
“等等——”孔仁翰忽然皱起了眉头:“他怎么也来了。”
“孔兄所说为何人?”
“礼部侍郎李恪之子,他们过去一向是不偏不倚的。”
前面一人听了,转头向他们悄悄道:“你们还不知道罢,李恪之女在今日的早朝上被封为太子良娣,我也是中午才听父亲说得。”
孔仁翰点点头:“看来定有赵家在其中运作,她哥哥才会来这次诗会,一则表个态,二则与同僚熟悉熟悉。只是可惜了,挺有才华的小娘子,却要嫁那太子。”
洪毅有些好奇:“当今太子不好吗?”
那人连忙转过去:“不敢背后议论。”
洪毅看向孔仁翰,孔仁翰微微一笑道:“也不是不好,只是宫里的女子过得总要比宫外的女子小心些。”
洪毅见他不愿深谈,又问:“赵公有几子几女?”
“四子三女。老大和老四是庶出,老二和老三是嫡出,赵公的庶长子几年前在对契丹的作战中牺牲了。”
洪毅听了沉默下来,孔仁翰边吃边感叹:“都说权贵多膏粱。老国公有十三子八女,当今的韩国公有四子,算是少的。赵家也是人丁兴旺的大家族了,可却家风严谨,少有纨绔子弟,文臣武将,人才辈出,令人佩服啊。”
孔仁翰扳着指头说:“当今的韩国公赵瑾排行第三,娶了圣上胞姐同昌长公主,老十娶了慧安长公主,嫡次子老四的儿子娶了圣上和王皇后所出的睢阳公主,赵公的胞妹嫁的是圣上亲弟燕王柴彻。除了老二出家,老五老十领了虚职经商,赵公兄弟皆任要职,姐妹皆嫁王侯。啧啧,真是‘笏满床’啊,当年的郭子仪也没得比。”
“看来孔兄对赵家的情况十分了解。不过我听说,赵氏一族也并非东京本地人?”
“不错,赵家源于江南,籍贯金陵,祖上乃衣冠南渡前的吴人士族。金陵赵氏、常州吴氏、苏州陆氏、杭州钱氏合称江南四大世家,都有几百年的富贵。赵瑾祖父赵权为追随我朝高祖只身离开金陵北上,弃文从武,后来也就有了赵瑾之父赵思和先帝一起打天下的壮举。”
“如今,除了北汉仅占几城之地,整个北方都是我们大周的领土——洪兄既来自扬州,想必对江南四大家族不陌生罢?”
“的确,隋唐时仅屈于五姓七望之下,如今吴越国国主便是钱氏。”洪毅也顺势夸赞了一句。
“如今,北方世族势衰,可这四家却依然兴盛啊。俗话说,赵家的文人、吴家的将,钱家的王位、陆家的财。只可惜我没去过南唐和吴越,否则也可看看这几家的盛景。”
孔仁翰感叹道:“所以洪兄,你应该明白了罢?如果赵家不是出自江南书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