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所谓的结论?有谁可以在失去意识后自尽,被吊住颈时还能将你所提到的踏脚物带离现场?且不说这些,你之前的所有推断,本就没考虑过自缢的可能。”
“哈哈,说笑而已,原来你在好好思考案件呢。那么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问题,凶手是如何将死者吊于梁上的?虽然那两截草绳系成绳圈的方式现在无法得知,即便是那个将绳圈解下的人,或许也已经忘记。但考虑到死者头部的大小,无论如何,其中任何一段草绳的长度都不足以被人沿着梁木向下拽动从而拉起死者。”
“所以你才说只有那一种方法?”
“没错。一般人身高不足六尺,哪怕踮起脚,若想让死者头部达到绳圈高度,也就只能抓住死者的腓骨。然而一个未死之人,无论多么健硕,身体还是柔软的,无法保持他一直笔直地竖着,同时又准确地将其头部套入绳圈。不过,或许有谁特别练过,又或者凶手试了许多次。”
“不,你说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先者,你方才说过这是一时起意的杀人,又有谁会在未预料事情发生前,做一些毫无意义的特殊锻炼;后者,如果是我,便不会去做一件毫无把握的事情,因为或许在行凶的期间,会被谁看见。”
“这里地处偏僻,人迹罕至,那一点不必担心。”
“说的也是。小虎,有没有办法可以推算出凶手的行凶时间?”
“你也太难为我了,我不过是个捕快。”
“可是刚刚你的推理行云流水,就连暗示都被你轻松拆解,说话的语气和气势,感觉和仵作反驳你的时候很相似。莫非你也是……”
我正怀疑小虎是否和仵作一样深藏不漏,不想他竟自己承认了:“唉,被看穿了。那些什么踏脚物、摩擦痕迹之类的我全是从老武那儿听来的,就模仿他的说辞,本想耍耍威风。”
“你既已记住,又运用于此,便是你自己的本事了,不需泄气啊。”
“哈哈,这话我爱听。能这么安慰我的,你是第二个。”
第一人是谁,答案不言而喻,彼此却不愿再触及这一话题。我先发一语打破窘境:“先前提及的时间计算,若可以知道燕捕头获得消息的途径……”
“这我知道,是匿名信,从那里听说的。”小虎指着屋外树下正打瞌睡的衙役。
“匿名信?平素都如此吗?”
“当然不会,一般都是某人直接通报,就像昨日接到樵夫的通报发现尸体那样。”
“这样看来通报之人不希望暴露自己的身份,是害怕与官府有所牵扯,还是说……其实就是凶手本人?”
“怎么可能,凶手怎么会自己向官府泄露罪行?”
“一定是为了嫁祸给石公子,越早发现尸体,他的嫌疑就越大。”
“真凶是谁,又如何知道你们与死者见过面?”
“是他们的同伙,或许该说是这起绑架的主谋,一名黑衣人。原本我也没料到,他朝回城的相反方向逃离后,还会再度回到这里行凶。但从目前的情况推断,凶手只有他了。”
“原来见过死者的还有一人,他身高如何?”
“不算高大,应该不及石公子。”
“那么他的武功非凡?”
“大概也不如石公子。”
“那可麻烦了,如果这样的一个人都可轻松做到,白兄的嫌疑岂不更大了?何况昨日白兄依附着峭壁很轻松就给尸体绑上绳索,即便说他不会武功,身手矫捷也是众人目睹的。”
“武功再高,仅凭一人之力也是不可能的吧?”
“这么一说,如果你与白兄两人合作,倒是可以做到。”
“是吗,怎么做?”
“哈哈,当然是说笑,为什么考虑得那样认真?”
“小虎,把你的想法说出来。尽管你相信我们,但或许别人也会有同样的怀疑。我们必须将一切不利的疑虑解释清楚。”
“嗯……比如说你踩在白兄肩上,高度就足够了。”
“可是我并没有力气举起死者。”
“那么调转位置,白兄在上。”
“你认为我可以承受两个人的重量吗?”
“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到底怎样才对?”小虎紧锁眉头思考着,此刻他已然忘却,若真发现某种可能,将是最坏的情况。“对了,白兄先助你爬上横梁,而后从下方举起死者,横梁上的你只要将头部引入绳圈,便大功告成。”
“不……”我想去反驳,却找不到合适的理由。的确如他所说,两人合谋做到此事易如反掌。这个假设,真的没有破绽吗?难道我们就要被迫接受一个曲解的事实?
(※以上所有单位以现在标准换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