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在下正是十八岁年纪,风华正茂,西去成都,于路边投刺,拜谒益州长史苏颋,苏相爷谬赞,说在下有司马相如之才,勉励在下广之以学。因此,李白矢志砥砺学问,不以家室为意。再加李白平生好高骛远,寻常佳丽都没入眼,以致虚度年华,惭愧!”
“小公爷有所不知,”丹砂接口道:“从前在绵州,多少富贵之家想要与我家公子结亲,可他一心游历天下,不愿羁留蜀中,担心有了家室之累,会消磨上进志气。去年漫游江东,也有不少官宦富室想要跟我家公子结亲,他总是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都谢绝了,以致终身大事延宕至今……”
李白:“大丈夫何患无妻,只愁功名不立。在下‘仗剑去国,辞亲远游’,顺流东下,数千里直到江东之地,希望得识宇内奇人,共建不世之功。”
秋蝉嘴快,“掩耳盗铃,你们跟那胡人少女纠缠,谁不知道?”
春桃也讥讽道:“可见你主仆二人油嘴滑舌,谎话连篇。”
李白忙道:“小公爷,这事你听在下解释。真相不是那样的……”
“烦,谁要你解释。”小公爷:“还是老老实实谈你的诗吧。”
李白施礼,“愿听小公爷高论!”
六
“这首诗可谓柔情似水。你看,‘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信柱,岂上望夫台。’这《江夏行》中的女子真是忠贞不渝。可惜,世上多情女子常见,痴心郎君难觅呀!”小公爷掩卷出神,忽然换了话题,“这首《上李邕》全然不同,又是发牢骚,又是出狂言。
大鹏一日从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苍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以你轻狂,该受冷遇。”
“给小公爷说着啦。”李白越说越投契,“我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好奇书,作赋凌相如。我自认为才华不在蜀中诸公之下,因此十五游神仙,往来旁郡,干谒州郡长吏。十八岁去成都益州府参见苏相爷,又东游峨眉,去东川渝州谒见刺史李邕,不料却受到李邕冷遇,愤激之下,作了这首诗。小公爷真神人啊,见微知著,就凭这几首诗,便识出在下言中未尽之意。”
小公爷把玩着诗集,“玉不琢,不成器。你才华过人,一味赞誉,肯定捧杀。李邕这番刺激得好,不然你怎会在蜀中呆不下去,远远地跑到中原来?不过,你没白来,这篇《大鹏遇稀有鸟赋》,以赋言志,言发心声,就比那几首‘为赋新诗强说愁’的粗制滥造之作高明太多。”
李白心悦诚服,“小公爷所言,有如醍醐贯顶,李白佩服!”
七
“李白,李太白!”马蹄声急,有人赶上山来。
李白迎上前去,拉住二人的手,“李从事,廖先生,二位来我草庐,真是幸何如之。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正好开怀畅饮。丹砂,快备酒!小公爷指出在下诗中瑕疵,想必也累了。如蒙不弃,请上座!”
见廖侯、李幼成见礼,小公爷敷衍着拱手致礼,神态冷傲,“春桃、秋蝉,咱们走!”几人衣袂飘飘,如神仙中人,冉冉下山去了。
李白边追边喊,“小公爷、小公爷……”
廖侯拉住李白,“老弟,人家身份尊贵,你何必热脸挨那冷屁股。”
李白赞道:“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没想到许府贵介公子,竟然对于诗文辞赋有如此精辟见解。听他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真叫人如雷贯耳、余音绕梁啊。”李幼成不以为然,“亏你漫游天下,倒似没见过人物似的。一个玉面少年便让你赞叹如此,那你见了真正的高人岂不是要五体投地?”廖侯接口道:“好叫你高兴,今儿有位高人,让咱们请你去喝酒。”李白盯着他俩,“一定是县衙遇上麻烦,又诳我为人作嫁衣裳是吧?”李幼成揶揄道:“你还真把自己当张良、韩信,有三头六臂不成。这回,请客的不是郑县令,这人比郑县令来头大得多。”李白强抑惊喜,“那,可是安州长史李京之大人?”廖侯:“李长史乃一州之主,岂是等闲能见的。这人虽然没有李长史官儿大,却是出身清贵,礼贤下士,贤名播于安州,也是你一直想见的人。猜到了吧?”
李白傲然望天,“不就是小王爷李令问吗,对不起,在下不去!”
“你小子,真拽啊!说你胖,你倒喘起来啦。”李幼成叫道:“李太白,你到底去不去?”廖侯故作发怒,“李太白,你别不识好歹。小王爷刚从京城长安回来,听咱们说了你的事,就挺欣赏你小子。你小子可别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走吧!”“不去。”李白索性坐下来,“我李白就是这孤高傲岸的臭脾气,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由,不屈己,不干人。他这么呼来唤去,当我是什么人,我凭什么要去见他!”李幼成:“你小子矫情,摆什么臭架子,要不我让人绑了你去。”李白:“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小王爷要真的礼贤下士,他不能仿效刘备三顾茅庐,来寿山见我吗?若是如此,我李白认定他这个朋友,愿披肝沥胆,生死追随。”
八
安州城北,小山葱茏,掩映吴王府邸。
丹砂随着李幼成、廖侯来到王府。李令问气度娴雅,举手投足自有尊贵气象,接过李白的书信,凝神展读,赞道:“这李太白笔力遒劲,颇有钟王行草之风,撇开学识智计,就这手书法,也足以傲视天下了。”廖侯:“可惜这小子太过高傲,小王爷千万别跟他一般计较。”李令问豁达一笑,“古来高士皆冷傲,这有何稀奇。别说刘玄德三顾茅庐,就本朝玄宗皇帝,有疑事难决,还降尊屈贵,去姚崇、张说几位大人府上讨教呢。”丹砂:“我家主人几回来府上献诗,都无缘拜会。这不,听说您刚回安州,就让小人随二位先生请您寿山相聚。”廖侯:“这孩子口齿伶俐,倒有几分像他主人。”丹砂:“小人哪及得上我家公子万一。我家公子有好多诗,等着小王爷品评呢。”小王爷李令问饶有兴趣,“那你试背一首我们听听。”
“好嘞,您听好了。《登峨眉山》: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息。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
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好诗!”李令问听了,击节称赏。
“这算什么,我家主人还有好诗!”丹砂用蜀中方言朗诵《寻雍尊师隐居》:
“群峰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拔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李令问赞道:“好诗,很久没听这上乘佳作了。还能诵否?”
丹砂吐吐舌头:“小人愚笨,搜肠刮肚,就记得这几首。我家公子那里,应有尽有。”李令问赞叹:“从前读《太史公书》,见里面记载甘罗十二为宰相,还以为是古人妄谈,今天听这孩子给他主人当说客,这才相信确实代有少年英才。奴仆如此,可以想见主人高风。走,拜访这位天下奇才去!”
九
寿山草庐,李令问打量李白,“真是文如其人,老兄道骨仙风,气度不凡啊!”
“哪里比得上小王爷雅量高致。”李白忙请李令问草庐入座,“其实在下与小王爷系出同源。我的远祖乃是西汉飞将军李广。据家父说,晋代西凉国主武昭王李暠是在下的先祖。遗憾的是,隋末多难,祖上远迁西域碎叶,直到中宗皇帝神龙元年,我五六岁的时候,咱们大唐军队打通了西域故道,家父才率领族人回到中原,隐居岷山之阳。”李令问:“这么说,咱们倒是一家子,那以后咱们兄弟相称便了。”李白:“那怎么行,岂非玷污阁下皇室尊贵?”李令问:“老兄就别虚客套了。当年太宗皇帝归天,皇子争夺帝位,真是‘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先祖吴王李恪惨遭长孙无忌老贼害死,合族几乎不保。而今,安州吴王府已是徒有其名。什么小王爷,也就一介儒生,也得寒窗苦读,才有出头之日。太白兄,你洒脱不羁,大家情投意合,结为兄弟,世间逍遥,岂不快活?”
“李白愿同竭心力,安黎民,济苍生,造福社稷!丹砂,拿酒来!”
李令问:“且慢,我自京城带回御酒,特地带来共谋一醉。”随从抬来御酒,刚一揭盖子,醇冽的酒香便飘散开来,连马也打起响鼻。李白翕动鼻孔,“好酒,令问兄,这酒似有冰雪清凉之意。”李令问笑道:“给你猜准啦!这皇宫御酒,是以蜀地进贡的香稻米,以终南山顶万年冰雪酿成,好似剔除人间烟火味道。”廖侯打趣:“我说呢,要是等闲便能酿出,那还能叫御酒么?”见丹砂就要倒酒,李令问忙道:“慢,御酒得用御杯。”随从捧上羊脂玉杯,御酒盛入,晶莹空明,有如无物。
李令问:“来,为咱们草庐相聚,干杯!”
廖侯:“君子之饮,不可无诗。李太白,即景发挥,来一首如何?”
李幼成:“对呀,昔日王羲之与朋友曲水流觞,传下兰亭佳话。咱们今日欢会,也得留下传世诗篇。”
李白笑道:“如今春光灿烂,情思悠长,在下就来一首《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
李令问:“诸位,听出太白兄诗中意思没有?”李幼成:“好像是说他相中了哪位美女,正在寻寻觅觅之中。”廖侯:“在下却读出他心中惆怅、失落之意。这诗采用比兴手法,说的是胸有大志,却无人赏识;心在庙堂,却青云无路,苦闷彷徨,是也不是?”李白:“诗情冷淡知音少,独隐寿山喜逢君。李白偶为戏作,诸位即深知我心。能够与诸位结识,真是人生大幸。来,请满饮此杯!”
李令问:“太白兄,你既才高八斗,我倒忍不住想考考你。”
李白坦然大笑,“但请出题,李白受教!”
十
“好,我要你七步拟赋,一篇洋洋大赋!”
“七步之内,要拟出一篇洋洋大赋?”
“正是!”李令问放下御杯,“现在正值暮春,群莺乱飞,落英缤纷,君子莫不感慨伤怀。昔日曹植七步成诗,咱们兄弟相聚,虽不需相煎何急,却也要刁难刁难你,你得七步成篇。不然,罚你满饮此缸御酒!”
廖侯:“七步成诗,还有可说。七步成赋,可就强人所难了。”
李幼成:“换了咱们,七天未必能作一首诗,何况七步作赋。”
“下笔万言,倚马可待。看我的!”李白持杯在手,绕庐漫步。
廖侯大声数着:“一步,二步,三步……”
刚数到第七步,李白叫道:“大赋有啦!丹砂,给我写下来!”
李白边饮边吟,一篇《惜余春赋》如行云流水涌出:
“天之何为令北斗而知春兮,回指于东方。水荡漾兮碧色,兰葳蕤兮红芳。试登高而望远,极云海之微茫。魂一去兮欲断,泪流颊兮成行。吟清枫而咏沧浪,怀洞庭兮悲潇湘。何余心之缥缈兮,与春风而飘扬。飘扬兮思无限,念佳期兮莫展。平原萋兮绮色,爱芳草兮如剪。惜余春之将阑,每为恨兮不浅……恨不得挂长绳于青天,系此西飞之白日。若有人兮情相亲,去南国兮往西秦。见游丝之横路,网春晖以留人。沉吟兮哀歌,踯躅兮伤别。送行子之将远,看征鸿之稍灭。醉愁心于垂杨,随柔条以纠结。望夫君兮咨嗟,横涕泪兮怨春华。遥寄影于明月,送夫君于天涯。太白之豪气,亦游丝之愁思。古载春秋人已逝,万历千年情长存。念古人之珍别,思今朝之同学。人何以堪?”
李幼成喜道:“字句皆锦绣,齿颊留余香,好!”
廖侯赞叹:“这赋仿屈原口吻,真可谓得楚辞之精髓。”
李白禁不住得意,“在下居楚地,当然得学屈原,做那楚狂人。”“此赋虽佳,却也美中不足。”李令问品啜御酒,笑道:“太白兄,可肯听我直言?”李白神色肃然,“请小王爷直抒高见!”李令问:“此赋文辞虽然优美,却缺少屈原辞赋深切的家国之痛。想来屈原的时代是乱世,战国纷争,楚君昏庸,楚国危在旦夕,加上他自己连遭贬谪,所以哀毁恸哭。咱们可是太平盛世,吾兄怀经天纬地之才,汪洋恣肆之笔,正应该趁势而动为国效力,岂可效古楚放逐之臣行吟泽畔、自怨自艾?”李白长叹:“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唉,且为大家吟一首《古风》,聊以倾诉心中苦闷吧:
桃花开东园,含笑夸白日。
偶蒙东风荣,生此艳阳质。
岂无佳人色,但恐花不实。
宛转龙火飞,零落早相失。
讵知南山松,独立自萧瑟。”
李令问:“阁下既有此高才,干脆留下参加安州抡才之会。”
李白:“何为抡才大会?”
廖侯:“咱安州每两年一次大考,你若参加,必定一鸣惊人。”
画外音
“李公子,李施主!”一个黄衣僧人领着小沙弥赶上山来。
黄衣僧人愁容满面,“阿弥陀佛,李施主,救救哑巴沙弥吧!”